6日,广州市越秀区广发花园物业管理委员会业主代表麦静雯告诉记者,她在广州信访平台向市政府提交的《关于建设广州市业主大会电子送达平台的建议信》,已获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回复,复函回应称,将在修订《广州市业主决策电子投票规则》时研究采纳相关建议,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升级。
该建议直指当前广州市多个小区因业主失联、信息壁垒等问题导致的业主大会“召开难”“表决难”困境,有专家认为,若平台顺利推行,广州市业委会组建率有望从当前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
广州住建局的回复。
现状:业主失联成基层治理“拦路虎”
据建议信统计,广州市多个小区因无法获取业主联系方式,导致业委会成立难、公共事务表决难。一些老楼盘很多房子出租或空置了,如果没有业主的联系方式,业主大会筹备组(物业管理委员会)根本无法通知业主参与业主大会表决,实质上就是剥夺了这些不在小区居住的业主的知情权与参选权。而最终的结果就是因为这部分人无法知情投票,导致小区业主大会会议流产,整个小区的业主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例如,白云区棠景街道老旧楼宇因无产权房业主失联,电梯加装表决陷入僵局;番禺区丽江花园因前期物业拒绝提供业主清册,业委会筹备四年未果。天河、花都、南沙等地均出现了类似案例,这些案例无一不凸显出产权信息缺失、数据更新缓慢等技术难题与制度性矛盾。
《广州市物业管理条例》要求业主大会决议需满足“双过半”(业主人数及面积占比均过半)或“双三分之二”参与门槛,然而,现实中业主失联、物业不配合等难题频现,导致众多小区在履行法定程序上步履维艰。
破局:电子送达平台打通数据壁垒
华南新城因为无法有效通知业主导致业委会一直无法成立。
建议信提出,由广州市政府牵头建设“广州市业主大会电子送达平台”,依托政务数据资源实现三大功能:
·数据对接:接入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数据库,自动关联房号与业主备案手机号;
·隐私保护:业委会筹备组(物业管理委员会)仅能提交房号,无权查看业主联系方式,短信内容由房管局模板化定制;
·弃权规则自动化:通知送达15日内未表决视为弃权,系统自动生成表决结果。
麦静雯认为,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此平台可成为广州市智慧社区建设的示范案例。她建议平台分试点、推广、立法三阶段实施,并建议与“穗智管”城市平台联动,纳入智慧社区建设体系。
政府回应:
修订规则推动制度革新
广州市住建局4月25日在复函中肯定建议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明确表示将在修订《广州市业主决策电子投票规则》的过程中,深入研究并采纳其中合理的建议内容。此前,该局已通过电子投票系统优化基层表决流程,但系统仍存在数据更新滞后(如华南新城案例)、动态调整失灵(如华苑大厦案例)等技术缺陷。新平台若落地,有望填补当前制度空白,降低街道、社区人工核查负担。
需平衡效率与隐私安全
广州市住建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的广州电子投票系统,基本具备了这些功能,当前系统主要缺失的是面向业主组织的专用端口。平台建设需重点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政务数据使用的合法边界,需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最小必要”原则;二是强化技术保障,如区块链存证、隐私计算等,防止信息泄露。此外,建议通过地方立法明确电子送达的法律效力,避免后续纠纷。
展望: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
现有的业主清册很难通知到业主。
广州多个小区物委会代表告诉记者,当下广州市的业主大会会议组织者都只能拿到一个残缺不全的业主清册,脱敏程度高(即业主姓后面及电话号码中间都是星号)导致失去公示的基本作用。若该平台顺利推行,广州市业委会组建率有望大幅提升,从当前不足50%跃升至90%以上。他们期待官方渠道能有效破解“联系难”问题,并呼吁进一步完善业主清册调取机制,对拒交资料的物业增设罚款条款,从而进一步清除基层治理的障碍。
记者了解到,此前,麦静雯也曾提出新建地下隧道衔接五号线动物园站及动物园南门公交总站,并增设地铁出入口的建议,并给出具体方案,获得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肯定。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政民联动探索颇具建设性,如推进顺利,或为全国超大城市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广州样本”。
南方+记者 项仙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