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财学子助力非遗传承,瓶内画在“瓶绘古韵”中焕发新生

南方公益+
+订阅

近日,一组全方位展示“灯画融合”的短视频在各大平台走红。据了解,这是由广东财经大学“瓶绘古韵”团队制作的系列短视频,包括街头采访和创业者访谈,这些短视频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累计播放量超过17万次,显著提升了瓶内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图

据介绍,为响应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号召,广东财经大学“瓶绘古韵”团队自2024年9月起,深入瓶内画发源地广东汕头、佛山,展开实地调研与实践。据悉,该团队由来自广东财经大学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组成,他们基于扎实的前期准备,致力于揭示非遗瓶内画的现状,并探索其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新路径。

自2024年11月起,“瓶绘古韵”团队与庄烨老师及其学生在线上围绕技艺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深入交流。庄烨老师通过视频,详细展示了瓶内画的核心制作流程,包括瓶体的选料、打磨,透光辅助下的“反向构图”,以及使用特制弯头笔进行分层绘制。他强调,瓶内画的创作比油画更为复杂,需先在脑海中构思清晰,再遵循“逆势而为”的原则,先画亮部后画暗部。庄烨老师展示的《蒙娜丽莎》瓶内画作品,笑容透过瓶子栩栩如生,彰显了这一技艺的独特魅力。

如图

此外,针对瓶内画传播受限的问题,双方分析指出,大众认知度不足和手工成本高是主要制约因素。庄烨老师近年来通过拓展题材和创新载体来打破困境。受此启发,“瓶绘古韵”团队推出了“‘校园IP+非遗’科普项目”,包括以学校财宝形象为元素的科普短视频和庄烨老师的采访特辑。这些项目通过多平台推广,有效提升了非遗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认知度。

2024年,团队就曾前往佛山市南山古灶调研。在景区随机访谈中,多数受访者表示对瓶内画不了解,反映出非遗技艺在大众中的认知缺口。而在对钰新有限公司的走访中,团队发现该公司创新推出的“瓶内画×多功能灯”系列产品为传统工艺发展开辟了新思路。这些产品将岭南山水、花鸟瓶内画作品与LED台灯、香薰灯结合,通过透光材质和光影设计,使瓶内画在夜间呈现“画随光动”的立体效果,既赋予了瓶内画实用价值,又拓展了应用范围。

如图

2025年,“瓶绘古韵”团队基于前期调研,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对瓶内画发展的重要性。他们结合瓶内画的形态、特征和精神含义,创造了专属IP形象“璃璃”,并设计了符合年轻人聊天习惯的瓶内画表情包。同时,团队还运用绘图工具对瓶内画的全方位特征、历史渊源等进行了可视化呈现,进一步增强了瓶内画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在快节奏的数字时代,“瓶绘古韵”团队通过数据调研定位痛点、跨界融合创造消费触点、分众平台实现流量转化等策略,为瓶内画这一传统技艺注入了新活力。他们的实践不仅为瓶内画的发展开辟了新路径,也为其他小众非遗技艺的现代化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

南方+记者 叶丹

编辑 马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