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在假期中尤为显著。根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昨日公布的“五一”假期成绩单,5天实现旅游收入295.0亿元,同比增长20.3%。日均收入59亿元,人均花费640.1元,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对比广东近三年“五一”假期数据(如图),文旅市场显现鲜明特点,亦反映出产业发展新趋势。
回看2023年,受疫情抑制的旅游需求在这一时期得以全面释放,加之发放文旅消费券等政策刺激、旅游供给升级等利好因素,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广东“五一”假期的旅游收入达274.4亿元,比增101.1%,呈现出复苏驱动型增长的特点。
与2023年“报复性出游”不同,2024年的“五一”假期市场开始回归理性,得益于“请到广东过五一”系列活动推出,白鹅潭艺术中心等新地标项目投入运营,港珠澳大桥免通行费、部分热门景区门票减免等利好,旅游市场的活跃度仍然高于疫情前,且人均花费较2023年呈现4.6%的增长,可见旅游业韧性十足,且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在市场理性回归的背景下,2025年“五一”假期的增长更具典型性,旅游收入超两成增长,人均花费略增,一方面反映了小长假出游模式下旅游需求的集中释放,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文旅供给不断优化下的市场活力及产业潜力。
首先,“演唱会经济”成新亮点。5月2-4日,佛山因华晨宇火星演唱会而集聚数万名乐迷,演唱会三天门票销售近12万张,其中本省跨城群体占38.5%,意味着假期三日内将近4.6万人产生过夜消费,“一张门票联动周边消费”的效应正在显现。
其次,度假型旅游供给增多。旅游消费的“成色”,关键看过夜游。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广东“五一”假期过夜游客占29.1%,人均花费1243.8元。一是新的海岛度假业态多了,比如珠海阿丽拉东澳岛酒店“五一”假期前开业,让广东的海岛旅游不止于看海;二是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县镇村建设初见成效,乡村风貌得以改善,民宿业态日趋成熟,清远河中温泉VLOG酒店等乡村酒店订房率超八成,三禾·稻里民宿等精品民宿订房率超九成,这些数据均反映出民宿产品备受市场认可。
再次,国际游客占比在提升。随着240小时过境免签、区域性入境免签(如东盟旅游团免签)及“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优化,入境门槛大幅降低。作为入境游第一大省的广东,入境游消费表现强劲。携程旅游数据显示,广东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87%。清远古龙峡港澳及海外游客占比13.8%,同比增长250%。
由此可见,广东作为全国最大旅游客源地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其文旅供给水平逐步提升,旅游消费“含金量”肉眼可见。5天内接近半亿的游客接待量,超出全国水平的人均花费,不仅仅是广东人游广东的存量消费,还有入境游、跨境游、跨省游的增量消费。日均千万人次的游客流动,投诉量持续保持低位,亦说明广东旅游市场之成熟有序。
尽管集中出游模式在当下仍然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拥堵,让旅游体验难以尽如人意,但假日赋予人们休闲的权利,以及流动消费带来的经济动力,依然显现出利大于弊的结果。
当前,旅游在假日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予以目的地管理者更重要的启示在于,在流动消费产生之前,应当有更合理的产品供给结构、更安全的旅游环境、更便捷的交通网络以及更友好的服务配套。如此,旅游被赋予的时代价值或得以更好彰显。
南方+记者 周人果
数据来源: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文化和旅游部官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