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博揽英才 共创未来" 罗阳街道农业技术培训班在博罗县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开班。此次活动由博罗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以下简称“县人才驿站”)与罗阳街道人才驿站联合主办,聚焦水稻和花生种植技术,为40名种植大户及农业工作者带来了一场实用的 "技术盛宴",旨在提升当地农业生产水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动力。
4月28日,"博揽英才 共创未来" 罗阳街道农业技术培训班在博罗县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开班。
专题培训精准赋能 培育现代农业“领头雁”
水稻和花生是罗阳街道的主要农作物,承载着众多家庭的收入希望与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然而,当前部分农户仍依赖传统种植模式,新技术、新方法推广应用不足,病虫害防治手段相对落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升,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本次培训特别邀请了罗阳街道高级农艺师魏泽雄担任主讲。培训内容紧密围绕水稻和花生种植的全流程展开,从选种育苗的关键技术到田间管理的精细化操作,从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方法到收获加工的注意事项,每个环节都与学员的生产实践紧密相关。此外,培训中还对国家和地方的农业扶持政策进行了解读,分析市场行情和销售渠道,帮助学员不仅会种地,更要懂政策、善经营,推动农户从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
“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博罗县荣嘉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绍荣点赞说,本次培训为他解锁了应对不同天气变化的多种举措,让他对后续的水稻和花生种植有了更深厚的底气。
博罗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培训班旨在通过专家面对面讲解、手把手指导的形式,让学员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理念,提升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能力,从而推动罗阳街道农业产业提质增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箭齐发强基固本 构建人才服务新格局
本次农业技术培训班的举办,是博罗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充分发挥服务乡村、助力产业发展作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驿站立足博罗本地产业发展和人才服务需求,重点围绕人才驿站 "1233" 工程,将引才、聚才、育才及服务人才作为工作核心,持续深化"农业+文旅+就业"三维服务体系,打造支撑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动力引擎。
博罗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在公庄镇举办人才振兴计划之母婴生活照护培训强化班。
在农业领域,县人才驿站着力构筑"智库+实践"双轨机制。自2024年组建由10名博士及高级专家构成的"驿站人才服务团"以来,县人才驿站依托"人才e站"智慧平台精准对接基层需求,累计开展农技下乡服务7场次,深入田间解决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实际问题,切实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聚焦文旅板块,县人才驿站着力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紧扣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实际,创新推出"镇街点菜,驿站匹配"的培训机制,重点围绕各镇(街)在打造农文旅精品项目建设的需求,将培训课堂延伸到镇村。截至 2025年一季度,已举办35场农文旅培训,涵盖乡村旅游规划、民宿运营等内容,助力提升从业者水平,挖掘镇村特色资源,打造农文旅项目,吸引游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相互补充,共同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博罗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在徐田村开展农文旅人才培训班。
在就业板块,县人才驿站着力搭建全链式服务平台。今年以来,县人才驿站与新建的5个就业驿站形成县域服务矩阵,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招聘会、就业培训等活动。截至目前,共通过专场招聘、直播带岗等方式为高校毕业生匹配岗位1000余人次,发放就业补贴指南超4000份。依托人才e站小程序,促进供需对接,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的人力需求,与农业、文旅板块协同发力,逐步构建起乡村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体系。
接下来,博罗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将继续围绕 "1233" 工程,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农业、文旅、就业等板块推出更多务实有效的举措,携手各镇街人才驿站,共同为博罗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
来源:惠州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