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寻千:让非遗被看见

人世间
+订阅

05:29

江寻千:让非遗被看见

你看过她的视频吗?

她是全网累计粉丝量超5000万的传统文化自媒体创作者,还是国家非遗项目“确山铁花”第一位女传人……

无
无
无

她叫江寻千,原名刘雅晴,出生于湖南衡阳。曾经是原画师的她,后来成为传统文化领域短视频博主,打铁花、雕冰龙、扎鱼灯、制古墨……她走访各地拜师学艺,致力于讲述非遗传承故事,让传统技艺以新的面貌步入大众视野,被网友们称为“不敢催更”的博主。

无

近期,她入选 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100 位候选人。“我想做年轻人和非遗之间的桥梁。”江寻千说。从爱好者到传播者,她让更多非遗技艺被看见。

(一)

江寻千出生在湖南衡阳,爷爷是江寻千传统文化上的启蒙。京剧票友、龙船鼓手、会摘一麻袋桑叶给她养蚕的人——这都是江寻千记忆中的爷爷。

小时候,她常跟着爷爷一起看京剧,华美的戏服、优美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了她。爷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如同一颗种子,深深植入了江寻千的心中。

上学时,江寻千选择了美术作为自己的专业。她对绘画的热爱近乎痴迷,从小学开始,她就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画画。

她回忆道:“课间操20分钟我都要画画,周六周日的时候就上山写生。”她认为,画画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感知美的能力。通过绘画,她学会了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种对美的追求也让她对非遗文化中的手工技艺产生了更深的热爱。

毕业后,江寻千从湖南老家来到广州工作,成为了一名游戏原画师。然而,她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未减退。

无

在广州,她找到了广州青年京剧社,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京剧,一学就是6年。她的京剧老师出身京剧世家,尽管当时每年仅收取几百元的会费,江寻千也没有童子功。但老师仍坚持亲自教授每一个动作和细节。

“老师对我影响特别大。她不仅教我京剧技艺,还让我看到她的热爱和执着。”但江寻千也感受到老师的矛盾:一方面很想让更多人传承,但有时又不忍心劝人学:“费心费力,可能还赚不到钱。”

江寻千第一次直观感受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及落差。

(二)

2019年,江寻千成为一名自媒体创作者。她分享美食、制作糖画,也逐渐接触更多的非遗手艺人。她发现,不少非遗手艺人有着跟京剧老师一样的矛盾。而如何靠非遗技艺维持生活的体面,成为了不少人的困境。

无

在采访中,江寻千回忆起她接触到卖糖瓜的手艺人陈佃起。她发现陈师傅一年到头辛勤劳作,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无

糖瓜的制作过程极为辛苦,每三天就要熬一个大夜,从清晨4点一直做到晚上8点。因为有温度的要求,一年只能做两个月,收入却仅有2000元。其他时间,陈师傅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但一年总收入也不过三四千元。

无

江寻千发现打铁花技艺也面临同样的困境。表演者需操作1600℃铁水,危险极高,但收入微薄,难以维持生计。当时,确山铁花仅剩一支队伍,技艺濒临失传。

无

无

“又苦又累又赚不到钱。我觉得总要有人做点什么。”一开始做短视频,江寻千也只是分享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但经历了这些之后,她觉得自己身上多了一份使命感。

短视频平台上,纪录非遗技艺的视频火了。江寻千看到非遗从业者的境遇得到改善,从事打铁花的人多了,也因此赚到了一些钱;糖瓜的销售量翻了几倍,卖糖瓜的师傅也增加了一些收入。“但这些都还不够,还有那么多好东西没有被人发现”。

采访时,她跟我们讲出心中疑问。“一件工业生产的T恤。卖个几万块钱有人不觉得贵。花一年织出来的云锦卖2万块钱,为什么有人就觉得贵了?”江寻千觉得,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大家不了解它的价值,她希望通过短视频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认同非遗技艺的价值。

无

在冰雕手艺人于佳看来,江寻千这个女孩“很犟”,一旦有了想法,便会千方百计地去实现。于佳曾是江寻千的冰雕师傅,之后他们成为了朋友。我们见到于佳时,他正在广州跟江寻千学习火壶技艺,准备学成后回长春的景区表演。

他回忆,当初得知江寻千要来长春跟他学雕一条冰龙,于佳脑子里第一个想法是“摆拍一下,走个过场”。但出乎他意料的是,江寻千在他们那呆了一个月,每天跟他们一样泡在冰场,“没架子、很拼,有美术功底,上手快。”这是于佳跟江寻千工作后的印象。

无

雕完冰龙,于佳对江寻千的想法彻底改变。以前,当江寻千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时,他总试图用自己多年的冰雕经验说服她“实现不了”,而如今他成了那个想帮她一起实现想法的人。似乎,他也从中感受到不断突破的成就感。

这也使他的冰雕作品有更多变化,也成为他来跟江寻千“拜师”学新手艺的原因。

(三)

打铁花,也让更多人看到这个女孩性格中的“倔强”和传播非遗技艺的决心。

打铁花是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表演艺术,表演者将铁水泼洒在空中,形成绚丽的火花。然而,学习打铁花的过程充满了危险和挑战。江寻千的老师杨建军曾多次劝她放弃,但江寻千坚持了下来。

她通过练习打沙子、打石头、打水等方式,逐渐掌握了打铁花的技巧。“但真的面对铁水时,信心一下就崩塌了。”江寻千说,表演者需要在高温环境下操作1600℃的铁水,稍有不慎就可能烫伤。表演前,她和团队工作人员找好了最近的医院,“我告诉摄影师,无论发生什么状况都不要咔。

无

当我们问道:“明知这么危险,为什么还这么执着?”

“我觉得人的一生很短,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想吃的东西吃到了,想做的东西做到了。”江寻千回答。

打铁花的成功,不仅让江寻千成功出师——成为国家非遗项目确山铁花第一位女传人,她的视频也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

许多人在评论区表示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喜爱。

无

最让她自豪的是,有一次她刷到一个短视频,看到有人举着手机喊“打铁花?哪里有打铁花?”她意识到,因为短视频的走红,不少景区引入了“打铁花”这项表演。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这项非遗技艺,从业者的生活也得到改善。

在她看来,打铁花表演者、看打铁花的人、传播打铁花的人,每个人角色不同,但都是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者。

无

而她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传播者。一个年轻人和非遗文化之间的桥梁。

如今,江寻千在全网有近5000万的粉丝,但身边人觉得,她没怎么变。2年前,纪录片导演荆旭从北京辞职加入到江寻千的团队。他说,加入团队的一部分原因是,他觉得尽管江寻千已经拥有大量的关注,但她还像一个邻家妹妹一样。踏踏实实地,没飘。

文字:南方+记者 李业珅

摄影 南方+记者 姚志豪

剪辑 南方+记者 万稳龙 实习生 陈迎禧

海报 张昶 潘洁

部份图片、视频素材为受访者提供

编辑 胡冰
校对 黄买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