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榄溪新貌:回归的龙舟赛,回归的水乡

南方+

5月1日,劳动节当天,小榄镇内水道响起久违的龙舟竞渡欢腾。

从小榄镇鸡肠滘公园放龙,途经小榄水道、沙口水闸、沙口大涌、下基涌、三丫涌……时隔多年再度上演的五人龙舟邀请赛,激起小榄人的水乡记忆。

这座水网密布的岭南名镇,被东海水道、小榄水道、拱北河等环抱,历史上有“榄溪”“小柴桑”等水乡雅号,孕育了水上飘色、龙艇竞渡等水乡风情浓郁的传统民俗活动。

5月1日,2025年小榄镇“榄菊杯”五人龙舟邀请赛举行。 

5月1日,2025年小榄镇“榄菊杯”五人龙舟邀请赛举行。 

老人从家里搬出桌椅板凳到河边观赛、小孩排排坐在河边好奇张望,不分老中青为各自社区、厂企的代表队喝彩……与龙舟赛一同被“唤醒”的,是一代代小榄人的亲水感受。

伴随着近年来水环境治理成效显现,越来越多民俗、节庆活动回归水边。独属于小榄人的“水色匝”重焕华彩,象征推动城镇发展的本真力量,成为菊城文化代际传承的情感纽带。

小榄居民热情观战龙舟赛。

小榄居民热情观战龙舟赛。

上午11时许,由小榄镇鸡肠滘公园放龙,2025年小榄镇“榄菊杯”五人龙舟邀请赛正式开赛,30艘龙舟鱼贯而出,通过小榄水道、沙口水闸入闸,在水清岸绿的沙口大涌、下基涌、三丫涌等河段上循环竞逐,竞赛长度约22km。

这条路线是小榄曾经的水上交通运输重要通道——水色匝的一部分,集合了小榄当地精华的人文风物、自然景观。过去,这里也是小榄水上飘色环游的主要水路。

小榄水上飘色始于明末清初。当时的小榄乡间,每逢正月上元、七月中元或遇庙宇开光、神诞,人们多建醮酬神,扛抬神像游镇,祈求安康太平。

发展至清朝,水色匝除水色巡游外,每年还举办龙舟(五人飞艇)比赛活动。这一习俗延续至今,成为岭南名镇小榄的特色活动。

小榄居民热情观战龙舟赛。

小榄居民热情观战龙舟赛。

沙田水乡孕育了小榄人和菊城文化,小榄人也最在意水乡。早在2004年,小榄镇在全国镇级率先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最早在中山镇街实现“厂网一体化”。

近年来,在全市镇街中人口最多、企业数最多的小榄,进一步提升水污染治理水平,坚持“截污先行、系统治理、生态修复、长效管理”,打造“厂、网、河”一体化运维管理模式。

截至2025年4月底,小榄镇未达标截污工程主管网铺设超255公里,累计有效通水230公里,通水率超90%。在河涌清淤方面,小榄镇截至4月底已完成19条河涌(含暗渠)的清淤,完成清淤土方约27.8万立方米;今年已进场施工12条,完成清淤土方约11.2万立方米,累计超39万立方米。

255公里与39万立方米,两个数字深刻改变了小榄内河涌的水体生态。经过治理,小榄镇内河涌过水断面增大,水体流动性增强,河涌自净能力进一步提升,河涌生态系统进一步恢复。

“这几年真的发生了很大变化。”重新在沙口大涌里看见畅游的鱼虾,生活在小榄镇东区社区的刘润兰感慨万分。对于在河边生活的居民来说,重新变得清澈的河涌,和不再有异味的水边,已经成为生活日常的标配。

在河涌边,岸线的整治及绿化也在同步进行。至今小榄镇已开展13条河涌的岸线整治及绿化工程,累计整治岸线超2公里,种植落羽杉等乔木4000多棵。河涌曲行,水体清澈,两岸葱茏,小桥横枕,龙舟穿行,水埠处处。“在河边活动、运动,打打乒乓球和太极,是很舒服的一件事。”刘润兰说。

采写:南方+记者 廖瀚

摄影:叶紫潇

编辑 李姗恒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