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不停工,安全生产不放松

南方+

五一假期期间,广东多个重点建设项目抢抓工期、全速推进,以“不停工”姿态冲刺建设节点。在各项目工地上,施工人员以劳动竞赛吹响建设“冲锋号”,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投用则为工地带来更高效、更环保的解决方案。两者交织,在劳动者的节日奏响一首首热烈的劳动“交响曲”。

各施工项目还着重强化安全生产“硬约束”,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风险点重点排查,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防汛备勤等工作。全省推行网格化监管、智能安全设备全覆盖及24小时应急值守机制,以“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筑牢防线。

多个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5月1日,在广州市荔湾区中建五局白鹅潭项目的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一派繁忙的景象,700余名建设者奋战在施工一线,全力冲刺项目建设节点。

中建五局白鹅潭项目施工现场。

中建五局白鹅潭项目施工现场。

项目是广州市重点项目,也是广州首座万象城,建筑面积约49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以超级城市综合体量级,打造成为超级交通、超级景观、超大规模的滨江万象综合体,将助力白鹅潭“世界级地标商圈”崛起。

五一期间,项目组织管理人员及工友以劳动竞赛吹响建设“冲锋号”,持续掀起“比、学、赶、超”热潮,建立岗位责任清单,实行安全奖惩联动机制,加强现场文明施工打造,有效服务生产工作。

中建五局白鹅潭项目施工现场。

“五一”假期前,中建科技广州1935(广州发电厂改造)项目主厂房提前冲出“正负零”,主厂房建设由此迈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五一”期间,项目200多名建设者继续坚守岗位,铆足干劲、全力以赴,为项目顺利推进按下“加速键”。

有90年历史的广州发电厂,是广东省最老的发电厂,改造后总建筑面积超28万平方米。为焕新工业遗产,留住城市记忆,项目施工方中建科技对园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对主厂房、主控楼、煤棚、烟囱等标志性工业遗产和景观进行更新改造,保持整体风貌,传承工业文化。

中建科技广州1935(广州发电厂改造)项目施工现场。

园区内历史价值较低的低层工业厂房则将被“摩天工厂”取代。这些摩天工厂创新采用中建科技“工业上楼”产品体系,解决工业建筑跨度大、荷载重、楼层高的技术难题。相较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可节约工期30%至50%,节约施工现场用工量约40%,碳排放比同类产业园降低10%以上。“我们将打造集‘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时尚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园区,让老厂区焕发新活力。”中建科技项目负责人毛卫民介绍。

多措并举推进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一端紧密维系着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一端深刻牵系着企业和项目的稳定。当前正值“五一”假期,极端天气频发,安全风险交织,多个建设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多措并举推进节假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走深走实。

在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项目,6个责任区域覆盖整个工地,并实行“网格长+网格员+网格监督员”三重监管;安全交底、案例学习、应急演练等安全教育活动则覆盖所有班组。

中山大学肿瘤医学科学中心(天河院区)项目开展应急演练。

此外,该项目还组织了节前安全检查,重点排查高处作业、临时用电、起重吊装、脚手架、消防管理等关键环节,施工方中建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隐患整改完成率已达100%。

中建二局承建的天河世界大观二期项目则在安全晨会、技术交底等安全宣教全覆盖的基础上,针对高空作业、临电使用等重点环节实施安全生产动态巡查。

“项目的高空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并配备双钩安全带智能报警装置,脚手架管理、动火作业等均设计了专门的制度流程管理。”项目负责人吴少松说,“项目同步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储备沙袋、大功率抽水泵等防汛物资。”

记者了解到,重要节假日和防风防汛期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在岗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指导督促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各类应急救援抢险队伍进一步强化应急备勤,确保突发事件及时得到有力有效处置。

为真抓实干做好第二季度安全生产和防汛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此前召开会议作出系列部署,提出排查化解汛期安全风险、深化城镇燃气安全“一件事、全链条”专项整治等工作,全力推动2025“隐患排查治理年”行动走深走实。

南方+记者 邵一弘

编辑 张茵 周煦钊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