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风文明助力“百千万”,广东又有大动作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 青的蜂

一曲《盛世雄风》英歌舞槌影翻飞、步伐铿锵,少年狮舞潇洒利落,诗歌朗诵雄浑有力,乡村非遗文化集市琳琅满目,摄影展记录城乡发展新貌……

4月30日,创建助力“百千万”——“文明乡风润南粤”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州市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举办,多场文艺表演赢得阵阵喝彩,多场特色活动让人大饱眼福。

01:37

假期去哪玩?来看看广东的好去处 

(一)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翻开广东地图,全省有2.65万个行政村(社区),3200多万常住人口占全省四分之一。

这是“百千万工程”最基层的单元和对象,也是广东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

自从“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深入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开展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广大乡村更加整洁有序,农房风貌提“颜”增质,文化空间充盈“精神粮仓”,文旅融合彰显“诗与远方”,移风易俗新风尚成为“新时尚”……

一系列由表及里、塑形铸魂的全面跃升,成为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礡动力。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

系列活动的适时推出,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为“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汇聚更加磅礴力量。

创建助力“百千万”——“文明乡风润南粤”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举行。孔剑锋 摄

创建助力“百千万”——“文明乡风润南粤”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举行。孔剑锋 摄

(二)

一是聚焦作用于人,全面释放助力“百千万工程”新活力。

各地随处可见的“村晚”“村BA”,村民们纷纷“登台唱主角”;

整治乡村环境,一群群跑者自发“捡”出文明、“跑”出风尚;

“五老”乡贤成立“调解队”“理事会”,助力化解矛盾纠纷;

小额红包、开门利是成为潮流,鲜花追思、“云祭扫”等蔚然成风……

人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实现文明乡风靠的是广大村民。

开展系列活动,要始终把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贯穿系列活动全过程,激发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最大程度释放乡村的情感张力、内生动力、首创精神。

创建助力“百千万”系列活动启动。

创建助力“百千万”系列活动启动。

(三)

二是聚焦品牌塑造,全面厚植助力“百千万工程”新优势。

广东龙舟比赛“燃”爆互联网,“速度与激情”的名场面持续占据热搜;

英歌舞屡屡上演“炸街”,搬上了春晚,火到了伦敦,走向了全世界;

乡村歌手大赛“火”力全开,草根素人和音乐达人都成为舞台上的“大民星”……

事实证明,“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形式,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有潜力打造成更大的IP。

开展系列活动,要强化品牌塑造与运作意识,通过创、赛、演、选、展、游、传等七大系列,使“村”字招牌从“出圈”变为“长红”,从“流量”变为“留量”。

现场文艺表演赢得阵阵喝彩。孔剑锋 摄

现场文艺表演赢得阵阵喝彩。孔剑锋 摄

(四)

三是聚焦常态长效,全面增强助力“百千万工程”新动能。

系列活动不是一时的,而是贯穿全年、覆盖全域的。

根据报道,首批将启动38项活动,全省各地也将陆续开展系列活动,实现“一年办一次、一次办一年”,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赛事、年年有奖项”。

这就需要建立“纵向贯通、横向联动”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省级顶层设计、市级主责推进、县镇村三级实施、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运行模式,提供机制保障。

同时,也要鼓励各地立足特色文化资源禀赋,全面盘活群众文化活动资源,营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乡村文化氛围。

引领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振兴,共创美好生活。

在润物细无声中,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一定能助力“百千万工程”迈上新台阶。

编辑 田一鸣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