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南方日报《奋力百千万 好心聚茂名——广东茂名感恩奋进二周年特别报道》封底。
2025年1月2日,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从夜色中苏醒,一艘5万吨级货轮平稳停靠在5万吨级成品油化工品码头,响彻天际的汽笛声拉开了博贺新港区成为南海能源新通道的序幕。这道今年1月以来新增的风景线,正助力茂名滨海新区临港产业加速发展。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茂名沿海港口、岸线、航运等资源一体化整合的重要平台,茂名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茂名港集团”)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加快构建港口产业发展新格局。
数据显示,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与内部挑战交织的复杂形势,茂名港集团依托战略布局与效率提升,实现总吞吐量逆势增长4%,以实干为茂名区域经济注入稳定动能。
绿色低碳
打造智慧绿色现代化大港
茂名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和区域性重要港口。今年初,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正式开港。东区作为油气化工品作业区,进一步打通茂名石化产业原料上岸、产品下海通道。
近年来,茂名港集团以“高效化、智慧化、现代化”为核心,依托博贺新港区的深水优势和石化产业基础,构建了覆盖生产调度、供应链贸易金融、内控管理、安全管控的现代化智慧型综合港口,助力茂名港向国内一流绿色能源港迈进。
今年2月,茂名港集团的综合调度业务系统成功集成Deepseek大模型,上线“港航智汇”,整合港口“船、货、仓、车、企”全要素数据,将调度决策效率提升了20%。
在作业效率提升方面,智慧港口信息化系统展现出更强的作用。博贺新港区结合3D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港区三维可视化作业,加强港口装卸、船舶靠泊、货物堆存等方案规划,泊位规划利用效率预计提升10%。
在码头库区,AI仪表读数终端及机器人智能化巡检也即将投用。茂名港集团深化产学研创新,即将建成“24小时双巡检监控”的安全管理体系,逐步代替传统人工巡检,筑牢生产区域的安全防线。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茂名港集团正不断向智、向绿,跑出现代化“加速度”。
由广州港集团和茂名港集团共同合作建设的茂名广港码头,是茂名市首个十万吨级深水大港。茂名广港码头在2023年实现了碳中和,并获得了CTI华测认证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成为全国首个通过“碳中和”认证的通用码头。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茂名港集团从港口建设转向港口运营的关键之年。在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上部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工程总进度已完成80%,计划2026年建成投产。
改革创新
加快市场化转型
4月17日,茂名港集团成功发行2025年度“25茂名01”公司债券。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为6亿元,债券期限为5年期,最终票面利率定格在2.48%。全场认购倍数4.37倍,也是茂名地区历史认购倍数最高的债券。业内人士认为,这充分展现了资本市场对茂名港集团综合实力、经营效益和未来前景的高度认可。
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持续深化改革激发了茂名港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活力。2024年,茂名港集团实现营收45亿元,同比增长123%,营收规模大幅提升,并购整合效应持续释放。
深化国企改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企业收并购方面,去年3月,集团收购茂化实华29.15%股权,成为茂化实华控股股东,开创了茂名国资国企收购上市公司的成功先例。目前,茂化实华已成功“摘帽”,公司股票于2024年6月12日去除“ST”标志并复牌交易,于2024年7月3日完成董监高换届,公司经营情况正在持续好转。
2024年10月,茂名港集团拍得中机科技重整投资权益,拓展了集团在危废处理方面的产业链条。此次重整成功,不仅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为茂名市保住了这个重要的危废处理经营主体,避免了重新立项、重新征地、重新办理资质等一系列难题。
此外,茂名港集团通过专业化整合,已将持有的石化码头公司100%股权、滨海港务公司100%股权划转至长兴石化公司名下,去年9月30日将长兴石化公司改制为茂名海港港务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由股份公司负责建设运营的博贺新港区东区化工码头及其附属设施已正式投产,正在逐步形成独立的经营主体。未来,计划通过资产重组或转让等方式,将剩余港口资产整合至海港股份公司名下,提高主业集中度,强化人员调配,实现集约化管理,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转型,未来通过IPO走向资本市场。
2024年,茂名港集团融资到账57.20亿元,同比增长43.90%,为港口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其中,分两期成功发行境外债12.4亿元,成为全国首笔“蓝标+绿标”境外债券。
茂航公司是茂名港集团旗下负责供应链贸易业务的子公司,目前已形成石油化工、建筑材料、农副产品及国际进出口“三主一副”产品主线。2024年,茂名港集团为茂名农户销售荔枝96.5万斤,实现供应链业务收入16.59亿元、国际集装箱业务收入4.93亿元,切实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南方+记者 邹祥亮
通讯员 张潇予 陈思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