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同比增长3.2%,梅州造“出海”背后的逆势突围

南方日报 南方+

外贸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日前,梅州海关公布第一季度外贸成绩单。据汕头海关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梅州市进出口27.8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3.2%。其中,出口18.9亿元,增长3.7%,进口8.9亿元,增长2.4%。

3月当月,梅州市进出口11.1亿元,增长22.7%。其中,出口7.5亿元,增长31.6%;进口3.6亿元,增长7.5%。

总体来看,梅州第一季度外贸成绩稳中向好。特别是在主要市场增长乏力导致1—2月粤东地区进出口额下降的背景下,梅州顶住压力,危中寻机,实现外贸成绩逆势上扬。

今年以来,梅州充分发挥梅州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RCEP协定等政策红利,用好广交会等平台,助力梅州外贸企业有效应对市场行情波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企业在政策的助力下勇闯海外,保障供应链稳定的同时打响了“梅”字号品牌。

梅州综保区与梅州国际陆港无缝衔接,不仅让进出口手续大幅简化,还压缩了货物从出海口到山区的时空距离、物流成本。    受访者供图

梅州综保区与梅州国际陆港无缝衔接,不仅让进出口手续大幅简化,还压缩了货物从出海口到山区的时空距离、物流成本。    受访者供图

当前外贸形势如何?梅州外贸的比较优势在哪?下一步棋要怎么走?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对部分进出口企业进行调研发现,梅州正通过提高支柱产品质量、扩大外贸体量、发挥平台势能,推动外贸质升量稳。

多类产品首次出海扩大体量

开年以来,“梅”字号新产品扬帆出海消息频频。梅州的企业紧贴国际市场需求,适时推出新产品,让产品亮相国际市场,扩大“梅”字号的影响力。

近日,在梅州海关监管下,梅州市绿苗食品有限公司36吨复配乳化剂顺利出口非洲加纳、塞内加尔、尼日利亚3个国家,这也是梅州复配乳化剂首次出口。

复配乳化剂也叫复合乳化剂,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乳化剂单体按一定比例复配制得的乳化剂混合物体。其具有高度的乳化稳定性,能满足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所要求的分散性、耐盐性、耐热性、保水性等六大功能,是一种营养性乳化剂。

梅州市绿苗食品有限公司创建于2009年,是一家以从事食品制造业为主的企业。该公司成立十余年来,业务重心一直放在国内。“今年我们成功获得首个来自海外的订单,新年‘开门红’让我们十分高兴。”梅州市绿苗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杨宇洋说。

同样首次开拓海外市场的还有广东广益游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近日,在梅州海关监管下,广东广益游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包括碰碰车、旋转木马在内的重62吨大型游乐设备顺利出口到柬埔寨,这也是梅州大型游乐设备首次开拓东南亚市场。

广东广益游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梅州目前唯一生产大型游乐设备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碰碰车、旋转木马、小火车、自控飞机、太空飞车等。

“这是我们的产品首次出口东南亚市场,多亏了海关的大力帮扶。在他们的专业指导和质量把控下,我们的游乐设备出口到柬埔寨非常顺利,也为我们开拓东南亚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广东广益游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经理林静娴说。

新产品扬帆出海释放了一个信号:梅州外贸的体量正在扩大。目前来看,梅州正以新产品出海寻求经济增量,进一步优化外贸的结构。业内人士表示,这样能提升外贸行业的韧性。

不过,记者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不少企业对产品第一次出海所需要办理的手续以及操作仍不了解。为此,梅州相关部门靠前服务、全程护航,帮助企业开拓新兴市场。

“如何让产品走出国门我们一无所知,好在海关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面对面答疑,让我们的产品得以顺利出口。”梅州市绿苗食品有限公司经理杨宇洋说。

为支持复配乳化剂成功开拓国际市场,梅州海关积极对接复配乳化剂生产企业出口计划和业务需求,收集出口目的地复配乳化剂进口政策等信息,及时向企业解读相关法规和准入标准;“一对一”指导企业完善质量体系、规范管理模式,确保原料入库、生产加工和成品出库等5个生产环节质量卫生安全,从源头上保障复配乳化剂符合出口国家和地区标准。

“我们还指导企业充分运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属地查检业务管理系统及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模式,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检验检疫证书的申领,保障出口复配乳化剂高效通关。”梅州海关查检一科副科长王文军说。

“此次出口为我们后续开拓海外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有了梅州海关的专业指导和悉心帮助,我们对开拓国际市场更有信心。”杨宇洋说。

加强研发提升品质广拓市场

4月15日,第137届广交会在广州市开幕。琶洲会馆内人声鼎沸,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来来往往,辗转于各个展位前。

走进广东辉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展位,各式各样的小家电琳琅满目,咖啡机、奶泡机、烤箱、微波炉等数不胜数,精美的包装、别致的设计让人眼花缭乱,工作人员正给来自各国的采购商介绍产品的性能。

“本次广交会,辉骏集团带来了最新产品:意式咖啡机、专业奶泡机、自动上水消毒一体机、焖烧杯、高速吹风机、便当盒、铁板烧等。”广东辉骏科技集团市场部副总经理宋苏苑向记者介绍,“其中,这款意式咖啡机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其最大功能和亮点就是AI智能、智能化萃取参数定制,超薄设计,并以现代的理念、简约干净的造型设计融入当代室内设计中。”

机电产品是梅州出口的主要产品,以小型家用电器、数码产品为代表的产品在一季度中的表现十分亮眼。一季度,梅州市出口机电产品10.3亿元,增长6.6%,占同期梅州市出口总值的54.7%。其中,出口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附件1.8亿元,增长45.3%。

数据是市场的反馈。出口总值上涨的背后,是企业用心提升产品质量、打开市场新局面的生动注脚。

一些企业将发展的船头对准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新市场,用好产品闯入新蓝海。

“今年广交会,境外采购商数量再创新高,其中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金砖国家的采购商占比大幅增长,我们面对的巴西、哥伦比亚和阿根廷的客户尤为活跃。同时,采购商更注重技术细节和长期合作,许多客户带着明确的采购计划前来,甚至提前预约工厂考察。”丰顺县泰雅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军建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聚焦“科技赋能”,推出了消防巡检机器人、城市物流配送机器人两大创新产品。

“本届广交会首次在第一期增设‘服务机器人专区’,集中展示人工智能、智能物流设备等前沿产品,这与我们的创新产品高度契合,也帮我们带来了许多优质流量。客户主要来自印度、马来西亚、巴西、哥伦比亚、德国、荷兰、俄罗斯等国家,日均接待量约120批次客户,高峰期单日突破150批次。”罗军建说。

一些企业加强产品的研发,深耕垂直领域,建立起稳固的客户群体。

“辉骏科技的主要客户群体包括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其中,欧美地区国家和日本是主要目的地,占据了我们相当大的份额。”谈及市场,宋苏苑坦言困难是一定存在的。

新产品是辉骏集团开拓市场的筹码。“近些年,我们陆续开拓了俄罗斯、印尼、中东、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立足于不同市场的需求推出个性化产品,不断挖掘潜在顾客,让客户群体进一步沉淀下来,形成稳定订单。”宋苏苑表示。

坚持用质量说话,让辉骏集团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宋苏苑介绍,公司一方面引入智能化生产线,加强量的把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产品研发、技术攻关,解决消费者的使用痛点,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迎合市场需求。

“企业目前有30多项自主创新工艺,例如优化消除焊接痕迹、100%消除铆钉印、降低折弯痕迹等。”谈及创新,宋苏苑如数家珍,她表示,工艺细节的钻研与创新带来了产品量与质的飞跃。

平台崛起为经济发展蓄势

在第一季度的数据中,一组数据值得关注: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4.1亿元,增长44%,占14.6%。

增长超出预期,占比愈发增高,保税物流行业以强劲的势头,支撑梅州外贸发展。

平台是行业腾飞的支点。去年以来,依托“海铁联运、山海联动”黄金通道,梅州综保区做大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业务量,在2.53平方公里土地上创造全市三分之一进出口额;全口径税收约8600万元,同比增长约10倍。

梅州综保区做大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业务量。创造全市三分之一进出口额。图为梅州市综保区。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梅州综保区做大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业务量。创造全市三分之一进出口额。图为梅州市综保区。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作为梅州唯一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口岸作业、创新服务和综合服务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平台,梅州市综合保税区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前进。

数据显示,2024年梅州综保区完成进出口额40.92亿元(其中出口22.36亿元,进口18.56亿元),比增126.4%,增长率在全省综保区中排第二,在全国综保区中排第十。

综合保税区的使用,将有助于梅州由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加速跃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出海步伐,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市场。

过去,梅州铜箔企业嘉元科技从刚果(金)等非洲国家进口溯源电解铜后,需要从上海陆路转运至梅州,运输成本高。去年是梅州国际陆港正式运营的第一年,“区港联动”“海铁联运”效应持续释放,嘉元科技也享受到了这一红利。

嘉元科技等本土铜箔企业借助“海铁联运”物流新通道,累计贡献梅州综保区八分之一进出口额。图为嘉元科技铜箔生产基地。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嘉元科技等本土铜箔企业借助“海铁联运”物流新通道,累计贡献梅州综保区八分之一进出口额。图为嘉元科技铜箔生产基地。  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漂洋过海的铜材抵达广州黄埔港后,经铁路运输至梅州国际陆港,后进入梅州综保区通关、保税仓储。嘉元科技等本土铜箔企业去年借助“海铁联运”物流新通道进口电解铜7500余吨,货值约5.4亿元,累计贡献梅州综保区八分之一进出口额。

立体运输,打开外贸新局面。目前,梅州国际陆港已开通至盐田港、蛇口港、大铲湾、南沙港和黄埔港等港口的海铁联运路线7条;梅州国际陆港累计运输标箱4600余个,货值约6.8亿元。

梅州综保区与梅州国际陆港无缝衔接,不仅让进出口手续大幅简化,而且压缩了货物从出海口到山区的时空距离、物流成本。

以梅州国际陆港平台为载体,立足梅州综保区,梅州正积极整合区域资源,强化与广铁集团、主要港口的衔接,持续推进“公转铁”“散改集”“冷链+班列”“一单制”等海铁联运业务,有效降低货物运输费用,为企业节约15%至30%的物流成本,助力外贸行业腾飞。

平台的强势发展,为梅州外贸积蓄了更多势能。在政策红利、平台赋能的驱动下,梅州外贸将会以昂扬姿态迈向更高水平发展新阶段。

>>>延伸

梅州海关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用好政策红利 激发民企活力

民营经济是梅州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在推动梅州外贸持续增长、优化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推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梅州海关主动作为,引导企业用好政策红利,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不断激发民营企业活力。

精准施策

助民企提高竞争力

近日,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梅州海关申领一份出口日本的RCEP原产地证书,涉及货值近300万元。凭借该份证书,客户在日本进口时可享受RCEP项下零关税待遇,预计可节省进口关税约42万元。

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究、制造和销售高性能电解铜箔、复合铜箔、高性能高精度铜合金丝线材,以及“风光储”投资、建设、服务的综合科技型集团化企业。

“2024年,我们一共申领了20份RCEP原产地证书,总货值达3298万元。办理原产地证书后,我们出口的铜箔在日本地区的进口关税税率从普通税率14%降为零,大大提升了产品海外市场竞争力。”该公司关务廖承蕴介绍。

为高质量推动原产地优惠政策落地落实,梅州海关成立政策宣讲小分队,结合梅州各县区产业特点,精准分类,梳理辖区化工品、机电产品等重点商品对比享惠清单,灵活运用政策宣讲会、关企微课堂、“智通知”等方式,向辖区企业详细宣传解读原产地相关政策,分类指导辖区特色产业利用原产地优惠政策扩大出口。

“我们还积极优化推广‘智能审核+自助打印’模式,畅通预约签证等便捷惠企措施,实现原产地证书可‘键对键’‘7×24小时’办理,近九成企业实现‘足不出户’快速领证,进一步帮助出口企业省时省钱。”梅州海关综合业务科副科长李洪滨介绍。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梅州海关签发RCEP等各类原产地证书出口享惠货值同比增长213%。

靠前服务

支持民企尽享政策红利

近日,晟鑫(广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刚果(金)进口的19个集装箱电解铜以“一票多车”方式申报,从梅州国际陆港进入梅州综合保税区。

“‘一票多车’政策是海关总署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改革措施之一。在该模式落地前,一票一线进出境报关单对应的多车货物,须在全部运输车辆到达综合保税区后方可办结入区手续,调集车辆耗时耗力,协调难度大。”梅州综保区工作科科长郭向东介绍。

为支持企业尽享政策红利,梅州海关优化通关服务,指导企业规范“公式定价”备案,优化“一票多车”入区流程,打破了“整报、整出、整入”限制,运输效率大大提升,企业综合运输成本降低15%以上。

今年前两个月,该关共监管进口电解铜2500吨,超过去年全年进口量三分之一。

“为帮助铜箔生产企业减轻国家取消铜产品出口退税后经营成本增加问题,我们还指导企业设立保税加工账册,从原材料‘铜’进口到产品‘铜箔’出口,均以保税方式流转,形成区内区外保税产业链。今年企业首次进口保税料件270吨,节约资金约230万元。”郭向东说。

特别护航

帮扶民企开拓新兴市场

近日,在梅州海关的监管下,兴宁市粤和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重10吨的鲜柑橘顺利出口新加坡,这也是梅州柑橘首次出口,标志着革命老区梅州又一特色农食产品顺利“走出”国门。

为充分挖掘梅州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动越来越多的优质“梅字号”农食产品抢占国际市场,梅州海关实施“出口培育+技术帮扶+便利通关”组合式“首次护航”服务模式,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制出口帮扶措施,让首次出口的民营企业高标准、高起点步入出口快车道。

“梅州农食产品生产企业以小微民营企业居多,针对小微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过程中普遍面临的政策信息不对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熟悉等问题,‘首次护航’模式有效解决了企业出口的主要掣肘。”梅州海关查检一科副科长王文军介绍。

为助力县域特色农食产品出口“百花齐放”,该关还聚焦梅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发展目标,联合市商务、农业农村等部门深入企业、行业协会、田间地头开展蹲点式调研,全面梳理各县(市、区)特色优质农产品分布及规模,分析潜在增长点、出口点及产业发展点,“一县一策”制定符合县域特色、匹配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海关监管服务措施,着力推动梅州特色农食产品出口蓬勃发展。

近两年来,在“首次护航”模式的助力下,梅州中药材、鸽血、青提汁、方便面等十余个品类的特色农食产品顺利出口,有效推动老区优质农食产品出口“提档”。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梁时禹 

通讯员 汪佳

编辑 罗蔚然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