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杏林添香。4月28日下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广中医一院”)内分泌科李赛美、皮肤科李东海、耳鼻咽喉科何伟平三位名医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梅州市中医医院、梅州市田家炳医院)纳徒授技。
这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十周年庆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广中医一院帮扶梅州医院的重要举措。
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环境优美、舒适,是一家“花园式医院”。受访者供图
2023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梅州市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以“校政共建+附属医院深度协作”模式,助推梅州医院高水平建设。作为重要帮扶力量之一,近两年来,广中医一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科研、人才、专科建设等多维度对梅州医院进行帮扶,引领梅州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构建起辐射粤闽赣边区的中医药高地。
输血与造血并举
“工作室+师带徒”模式 构建人才“蓄水池”
“采用‘跟诊+专题培训+科研协作’三位一体培养体系,重点传授经方运用与疑难病辨证思维。”拜师仪式后,李赛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计划3年内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培养10名以上能独立运用经典理论的中青年骨干,并输送人才至省级平台深造。
李赛美是医学博士、广东省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临床经典教学与临床研究。她擅长运用经方辨治糖尿病、肝病、甲亢及其他疑难病症,在糖尿病、心脏病、中医药降糖及经方运用与推广领域取得显著成绩。
此前,她曾创办国际经方班,创建首家经方展馆——经方阁桂枝苑,并首开《伤寒论》案例实训课。她的弟子遍布国内外,将中医理念传承并发扬光大。
广中医一院李赛美教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收徒授技。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摄
“人才是中医传承的重要纽带。”李赛美认为,中医师承模式很好地满足了医学工作者终身学习的机制,她鼓励中医师们多拜师,博采众家之长。
此次参与拜师仪式的三位师父皆是广中医一院各领域的名医,通过“师带徒”模式,进一步提升梅州医院医务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除此之外,校政共建两年来,广中医一院派出李俊、黄绍刚、林丽珠、李赛美、王继勇、吴伟等知名教授团队入驻,柔性引进省级名医团队,每月开展临床带教、查房示范和专题培训。
今年4月10日至12日,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指导,广中医一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主办的“中医医院临床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班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班(梅州站)”举行。梅州市116家医疗机构共计约180名学员参加了本期培训。
在本期培训班上,广中医一院的专家王继勇、王嵩、何伟平、唐宏宇、沈春辉、刘艳中、林敏等参与授课,培训内容围绕胸部疾病、肺癌、高血压、慢性扁桃体炎、小儿股骨头坏死、肾病、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医最新进展,点穴、徐氏棍械理筋法、自血穴位注射及中医护理技术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等,全方位、多角度打造学术盛宴。
“感谢广中医一院主动将优质省级中医药教育资源下沉,培训内容紧贴临床实际,尤其是中西医结合诊疗案例与适宜技术操作演示,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提供了新思路。”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说。
通过引进名医工作室、“师带徒”及举办系列培训班的方式,不断“造血”育强梅州医院人才队伍的同时,广中医一院还通过“输血”挂职副院长的方式,提升医院管理、科研等水平。
去年3月,广中医一院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师从国内知名肿瘤专家林丽珠教授的李佳殷来到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挂职副院长。
挂职副院长李佳殷(中)出门诊并带教。受访者供图
擅长中医调理各类结节疾病的他来到梅州医院后,便牵头成立了结节中医调理门诊,吸引了许多市民挂号咨询。
此外,李佳殷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等常见肿瘤疾病,以及癌症术后康复等。通过他的加持,梅州医院引入中医针灸康复技术辅助肿瘤患者术后恢复,并优化化疗后并发症管理方案,形成“专家双核驱动”模式。
“有了广中医一院的加持,我院迎来了一批批专家学者,在帮助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也让梅州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专家资源。”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院长王锦说,校政共建近2年来,梅州医院首次独立完成18名硕士研究生招生,并争创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基地,构建“医教研”一体化培养体系。
专科与学科并强
专家团队助阵 做强专科能力与学科建设
今年3月28日,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皮肤科黄褐斑专病门诊开诊,以中医精髓融合现代医学技术,为患者提供精准医疗服务。
该门诊特邀广中医一院皮肤科黄褐斑诊治专家李东海助阵。李东海深耕中医皮肤领域30余年,尤其擅长以仲景学说及刘完素火热论指导临床工作,治疗上重视扶正祛邪,内外兼治,尤其对于黄褐斑,白癜风,痤疮等损容性皮肤病及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有独到之处。
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皮肤科黄褐斑专病门诊开诊,特邀广中医一院专家李东海(中)助阵。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黄褐斑作为困扰众多爱美人士的肌肤难题,其治疗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李东海介绍,黄褐斑在中医典籍中被称为“肝斑”或“蝴蝶斑”,是一种面部色素沉着疾病,属于中医“面尘”“黧黑斑”范畴,其发病机理复杂多样。“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黄褐斑专病门诊开诊,顺应了时代变化的需求,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是粤北地区爱美人士的福音。”
针对黄褐斑的复杂成因,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黄褐斑专病门诊秉持“内调外治”的中医理念,结合体质辨识制定专属方案。采用“中药调理+穴位疗法+光电修复”三重干预体系,同时为患者提供生活调养、防晒护理等全周期管理,预防复发。
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智忠介绍,黄褐斑专病门诊在李东海的指导下,形成黄褐斑专病专治专家团队和中医联合诊疗模式,同步享受省级专家资源,避免辗转求医之苦。
通过广中医一院专家的加持,不断优化专科门诊,提升学科建设能力,皮肤科并非个例。校政共建以来,通过名医工作室和专家团队帮扶,梅州医院的内分泌科、肿瘤科、重症医学科等专科水平显著提升。
其中,林丽珠团队推动肿瘤科门诊量增长,李赛美团队联合开展糖尿病并发症循证研究。2024年梅州医院增设放射治疗科、老年医学科,补齐学科拼图。
借助专家团队,梅州医院不断加强五大中心建设与急症能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通过国家级认证,创伤中心成为广东省二级建设单位。急危重症救治效率提升,如卒中患者DNT时间缩短至45分钟内,严重创伤患者病死率降至0.64%。
与此同时,梅州医院的中西医融合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强化。医院新设立中医经典病房,推广“三防四观”“六经辨证”等理论,优化糖尿病、肝病诊疗路径。梅州医院的中医热病中心启用后,研发防治传染病的中药协定方,强化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医院整体实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要途径。”王锦说,通过广中医一院的专家团队助阵,不断提升梅州医院的专科建设能力,更好地为苏区群众服务。
帮扶与合作并重
平台落地 国家级科研项目有望实现“零的突破”
2024年8月17日,在校政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一周年之际,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梅州分院正式落地。
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设科研机构,2022年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项目,设置有临床研究中心、循证医学中心、中药制剂研发研究中心等平台,包括中医经典临床研究所、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岭南肿瘤研究所等八大研究所,开展中医理论与内涵、发病机制与规律、临床治疗与康复、医院制剂和医疗装备研发与成果转化等系列研究,是一个实力雄厚的中医科技创新平台。
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梅州分院落地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受访者供图
“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梅州分院的落地,对我院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王锦说,通过引进专家团队,共同建设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梅州分院这一中医临床研究平台,围绕中医优势病种、重大疑难疾病的诊疗、预防、研究以及成果转化布局,在科学研究、制剂与新药研发、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分院落地至今不满一年成效已初显:聚焦糖尿病、肝病等优势病种开展联合研究,推动梅州医院院内制剂(如降糖三黄片)研发和成果转化。
一直以来,梅州医院十分重视科研能力的提升,借力校政共建医院的实施,医院的科研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负责科教研管理工作的挂职副院长李佳殷介绍,去年以来梅州医院完善了科研管理制度体制。“包括科研项目申报与管理、科研经费使用与监督、医学伦理管理规程、科研成果评价与奖励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同时,在各方积极推动和组织下,去年以来医院申报科研课题的人数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2023年医院首次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标书质量显著提升。”王锦介绍,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梅州分院的成立,将争取更多国家级和省级科研课题立项,发表更多高质量学术论文(包括SCI和中文核心期刊等),力争实现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
机制体制已建立,科研平台已落地,可以预见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的科研能力将迎来可喜的进步。“通过5—10年的努力,全面提升医院科学研究水平,建设高水平临床研究平台和临床研究支撑平台,提高专科、学科影响力。”李佳殷说。
通过管理融合、品牌融合、人才融合、技术融合、学科融合、信息融合、文化融合这“七个融合”的举措,梅州医院得到快速发展,2024年诊疗次均费用同比下降3.1%—20%,减轻患者负担。同时,作为粤闽赣边区医疗中心,梅州医院传承帮扶举措,通过远程会诊、多学科协作(MDT)和基层帮扶,辐射周边地区。
“校政共建模式通过‘输血+造血’结合,将省级优质资源下沉至地方,解决了地市级医院普遍面临的高层次人才短缺、科研能力薄弱、重点专科不足等难题。”王锦说,这两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在诊疗能力、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管理效能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粤闽赣边区中医药高地的核心力量,为全国类似地区医院的高水平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链接
精准帮扶构建梅州大中医格局
2024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梅州市中医医院、梅州市田家炳医院)与兴宁市中医医院举行对口帮扶签约仪式。
双方将抢抓机遇,携手共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专科建设等方面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以优良的技术、一流的服务、良好的信誉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感念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帮助和支持,我们也将省级平台好的经验、好的理念、好的技术带到县级中医医院,共同提升梅州中医医疗领域的服务水平。”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院长王锦介绍,医院将通过打造一支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让梅州各县(市、区)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医疗资源和服务。
与此同时,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还将通过在市县妇幼保健院、县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等推广中医适宜技术,进一步推动中医在梅州的传承创新。
“随着校政共建医院的推进,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的影响力逐步提升,稳步占据粤闽赣边区的中医龙头地位,我们责无旁贷要推动粤闽赣边区的中医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王锦说,下一步,医院将牵头成立粤闽赣边区中医联盟或中医共同体,推动中医药事业在苏区振兴。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黄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