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曹江:产业抱团,闯出农旅融合增收路|奋力百千万 好心聚茂名

南方+

4月30日《南方日报》“奋力百千万 好心聚茂名”广东茂名感恩奋进二周年特别报道。

4月30日《南方日报》“奋力百千万 好心聚茂名”广东茂名感恩奋进二周年特别报道。

走进高州市曹江镇,鉴江环绕之间,荔枝、龙眼、香蕉林郁郁葱葱,复古风情街人头涌涌,土特产超市促销活动一波接一波;挨酿坊里这边各式小吃飘香,那边百姓舞台歌舞升平;高凉菜馆热气腾腾,引得老饕们食指大动;网红荷垌村里上演乡村嘉年华,好戏轮番上演,百年传统大头菜成抢手货……

曹江镇位于高州城郊,包茂高速就在家门口,是高州重点打造的“鉴江印象带”最为璀璨的关键节点。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我们抢抓茂名‘百墟千村振兴计划’,用好用活茂名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深挖特色文化、盘活特色资源,高质量打造特色墟街高凉墟,以一墟连两城、促三产、联动县镇村,走出一条独具曹江特色的强镇兴村富民之路。”曹江镇党委书记古斌说。

鉴江自曹江镇穿流而过。

一盘棋统筹

打造强镇兴村富民共同体

带动农村旺起来、农民富起来是“百千万工程”的最终落脚点。走进高凉墟的土特产超市,土生土长的淮山薯、黑皮冬瓜、番石榴等“曹”字号土特产穿上新衣,售价翻番。此外,淮山面、黄皮干、辣椒酱等深加工土特产也卖得紧俏。这个小镇上的土特产超市里能买到高州乃至茂名各地的特色农产品。

“我们还有线上超市,只需要点点手机,茂名土特产就能新鲜送到家。”曹江镇党委副书记、珠海市驻镇帮扶工作队队长阮传孟介绍,高凉墟内还有农产品消费帮扶馆、农特产品展示馆、农产品综合服务站等展销窗口,周边还建有荔枝、黄皮、香蕉、淮山薯等产业基地,产销一条龙,最大程度把收益留在农户手上。

各式“曹”字号特色农产品。

这些农产品展销馆的背后,链接了2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占了全镇三成,通过合作社小农户解决了技术、销售问题,村民发展特色种植热情高涨。

“作为传统农业大镇,丰富的农业资源是曹江镇产业发展的最大底气,但要把特色产业发展得更好,曹江镇最缺的是全镇一盘棋的统筹思维。”古斌介绍,今年,该镇将着力打造“一核两带一圈层”强镇兴村富民共同体,以大局思维整合全镇优势资源,抱团发展。

“一核两带一圈层”是指以强镇公司为核心,以省道280为城乡融合发展带,以“鉴江印象带”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带,串联沿线强村公司,辐射带动全镇6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区域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

目前,曹江镇强镇公司高州市联晟建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成立,负责接管高凉墟资产,创新运营模式,提升资产增值效益,推动文旅事业发展。

荷垌村蝶变。

“我们正积极对接文旅运营企业,探索社会资本与强镇公司协作新模式,联合开发多个文旅项目,激活富民兴村新动能。”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强镇公司将在镇的指导下参与湿地公园、滨江公园、高凉广场等民生项目以及叶菜产业园、农产品交易市场、大头菜加工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建设,探索强镇公司与产业链各主体协同发展的合作经营模式,带动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典型村崛起

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村

“龚叔,明天摄制组来拍香蕉,你的蕉林就要火了!还有,湛江的客商托我来走走‘后门’,他想再订个两百斤。”一早,荷垌村干部小曾便带着网络达人团队到村中踩点,谋划拍摄一期荷垌村推介短视频,助力荷垌出圈。

这已经是这个月以来小曾接待的第三个拍摄团队。他们镜头中的荷垌村绿美廊道蜿蜒如画,湿地公园白鹭翩飞,多彩活动层出不穷,荷垌村“火了”。

碧水环绕的荷垌村。

荷垌村的美丽蝶变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典型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曹江镇没有照搬别处模式,而是挖掘本村资源、文化特色,因地制宜,用最适合的方式改造村庄。

“我们充分利用鉴江水乡生态优势,在河岸建设上下绣花功夫。全长2.8公里的沿江碧道,沿线有耀南耕读公园、湿地公园、厨师文化广场等打卡点,与高凉墟、‘鉴江印象带’串点、连线、成面。”古斌说。

这两年来,荷垌村的深刻变化还体现在产业上。

拥有数百年传承的曹江大头菜是村中的特色产业,从前是家家户户小作坊的单兵突进模式,乡村振兴战略下,党支部牵头,合作社带动,企业协作的2.0 模式让村中 300 多亩大头菜年产值达到600万元。

曹江镇在荷垌村举办丰富的产销活动。

创业不止步。2023年10月,佛山市紫南村、佛山建发集团到荷垌村结对帮扶,为荷垌村传统大头菜产业带来新生机。

如今,荷垌村因地制宜打造20多个特色庭院,打造大头菜家庭作坊,为游客展现百年传统制作工艺;另一边强村公司与帮扶单位、企业合作,打造大头菜现代化加工基地,为荷垌村创造就业岗位200多个,带动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群众也能通过务农、租金实现一地生多金。

古斌介绍,荷垌村还在文旅赛道上不断发力出圈,集休闲、科普于一体的湿地公园正在加快建设,特色民宿、特色市集、特色餐饮即将进驻,荷垌村正演绎着“绿水青山”的变现故事,朝着农文旅深度融合示范村大步迈进。

【一线样本】

老民俗点亮新经济

小舞台唱旺夜曹江

夜幕初垂,高凉墟主街的仿古灯笼次第亮起。挨酿坊前的幸福小舞台霓虹闪烁,明快的音乐节奏中,村民周伯调试着麦克风:“今晚要唱首《鉴江情》,给大伙助兴!”舞台旁,张大叔的糖水摊前已排起长队,“自从有了小舞台,夜营业额涨了三成!”

“今晚我准备了拿手曲目,一展歌喉!”“我孙女跟同学排练了一出话剧,在第六个节目,大家多多支持啊!”……镇村居民们欢聚一堂,舞台上高潮不断,台下亦掌声雷动、欢呼声高扬。

挨酿坊烟火气满满。

这场由曹江镇党委、政府和强镇公司统筹打造的“幸福小舞台 想唱你就来”活动,正成为曹江镇夜经济的流量引擎。每个晚上,本地文艺爱好者与游客同台献艺,尤其是节假日,观众、游客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两个多月以来,吸引观众超万人次。与此同时,“五馆一基地”文化矩阵串联起高凉菜体验中心、挨酿坊、南山彩玉文化产业创意园等文旅地标,让游客在吃喝游乐购中触摸千年文脉。

“自从幸福小舞台办起来,夜晚的高凉墟更热闹了,聚了人气,生意都好了不少!”摊主张大叔说。

曹江镇深谙“文化即流量”的运营之道。高凉墟是冼夫人文化、高凉菜文化、高凉南山彩玉文化“三大文化”的重要传承地,文化是高凉墟的魂,正逐步演化为“引客入墟”的最大优势。

“田了节”是曹江镇的特色民俗活动,近年来,曹江镇以“鉴江印象带”、典型镇村建设为契机,依托“田了节”民俗IP,在古墟打造沉浸式水灯体验区:观景平台可俯瞰百盏明灯顺流而下,特色门楼变身网红打卡点,内街集结土特产销售点、特色小吃摊、手工艺品体验坊等,体验感更丰富,老民俗焕发新生机。

依托文化IP,曹江镇每年举办水灯节,发展乡村文旅。

如今的“田了节”放水灯,从一村民俗变为曹江文化品牌。在这天,传统水灯模具与现代文创产品相映成趣“。去年水灯节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莲花灯卖到脱销。”手艺人杨师傅说,去年水灯节,光卖莲花灯便进账3000多元。

丰收节、水灯节、淮山薯开挖节、万人徒步、新春嘉年华……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文化出彩。曹江镇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把“流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留量”,激发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新活力,也将让高凉墟从一时热闹的“网红墟”成长为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墟。

撰文:邱茜 钟镇惠

编辑 朱慧溪
校对 曹柏英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