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新建改扩建学校164所,新增优质学位10.4万个;创建省级“双新”示范校24所,数量全省第二;新招聘教师7100名,其中超六成扎根乡镇,乡村教育焕发新活力……一场从城市到乡村的深刻变革正在茂名地区发生。
作为广东教育大市,茂名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百千万工程”和“双百行动”为引擎,实施立德树人铸魂工程,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推动优质均衡发展,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教育突围之路——以“城区扩容、县中振兴、乡村提质”三大抓手破题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教育履职评价连续三年位居粤东粤西粤北地市前列。
如今,茂名持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基层不断延伸,县域教育发展活力与吸引力持续攀升。160万学子对更加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正化作触手可及的生动现实,逐步铺展在茂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壮阔画卷之中。
《南方日报》“奋力百千万 好心聚茂名”广东茂名感恩奋进二周年特别报道。
城区扩容
在家门口读省级名校
去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今年茂名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加强与中山大学、北师大等知名院校合作,稳步增加基础教育学位,优化城乡中小学校布局,支持信宜、高州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
茂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连续多年来,在“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和“双百行动”的助推下,聚焦中心城区、茂名新城、茂东片区、县城等新增人口集中的地区,优化学校布局规划,加快推动茂名市趣园小学、茂名市趣园中学、茂名市第一中学新城校区、岭南小学等学校项目建设,稳步增加优质学位。同时,茂名积极导入省级优质资源,省地合作办学在茂名遍地开花。
茂名积极导入省级优质资源,省地合作办学遍地开花。罗林 摄
2023年9月,信宜市玉都新区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信宜学校、华南师范大学砺儒高级中学,以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信宜学校等新学校投入使用,提供优质学位1.14万个。
“我们在信宜城区买了新房,两个小孩入读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信宜学校的小学和初中,在家门口就能读省级名校,特别安心和省心。”信宜市民刘小聪言语间满是欣喜。事实上,近两年,越来越多和他一样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纷纷选择在县城安家置业,以校为邻,开启全新生活。
2024年9月,广东实验中学附属茂名学校高中校区正式启用,提供优质学位3000个,填补了茂名新城核心区优质教育空白。多所省名牌学校启用,打破地域界限,实现优质资源的跨区域流动与共享,在教育等民生关键领域产生强大的“化学反应”。
2024年9月,广东实验中学附属茂名学校高中校区正式启用。
县中振兴
优质高中教育惠及9.7万人
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透露今年将实施“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把县中作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突破点,优化学校布局、强化师资配备,使县中更好服务乡村学生。
县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也是当前茂名建设教育强市的基点。茂名有县域普通高中34所,占全市普通高中的57.6%,在校生人数约9.7万。办好县中关系区域教育均衡和县域综合承载能力。
2023年,茂名市制定县域普通高中结对帮扶实施方案,依托省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结对帮扶机制,通过高校对县中托管帮扶、外市名校与县中帮扶、市内学校集团化办学帮扶、县域内县中之间结对帮扶、县中教研帮扶“五种模式”,全力推进县中托管帮扶工程。
茂名学校与佛山学校开展结对合作。
为吸引优秀人才扎根县中,茂名为新招聘的高层次教师,提供成长平台和贴心服务。茂名市投入1.7亿元资金,建设市、县两级教师发展中心,每月举办“校长大论坛”、开展“三名”工作室等培训,为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机会;通过奖补机制,鼓励县中在职教师提升学历,目前茂名县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已达到100%。
去年,在全省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茂名市作县域高中优质发展的经验分享。几年来,茂名坚持县中改革发展,形成了县域的广东高州中学、信宜中学、化州一中与城区高中的茂名市一中、广东实验中学附属茂名学校、华师砺儒高级中学、电白一中“七朵金花”竞相绽放、协调发展的教育格局,让县城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高中教育。
乡村提质
全面加强“三所学校”建设
县中是县域基础教育的龙头,而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小学和寄宿制初中“三所学校”上联“城”,下带“村”,是县域基础教育的“支点”。
实施“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以来,茂名全面加强“三所学校”建设,持续推进以镇为中心适度集中办学,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下沉镇村。
2025年茂名市“三所学校”校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活动。
高州绘制“城区学校布局一张图”,累计优化整合农村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165所,组建“城区1所+镇N所学校”教育集团38个,涵盖高州全市所有中小学。
信宜探索乡镇学校管理新模式,完成61所小规模学校调整,投入4000多万元加强乡镇“三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集团化办学、托管帮扶等方式构建“大教研”体系,推动乡镇教育水平快步向城区靠拢。
随着教育均衡化举措的落实,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吸引了学生和教师从大城市回流。茂名市教育局人事管理部门表示,不仅学生出现回流,乡村教师队伍质量也大为提升,不乏中山大学等名校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近3年,茂名新招的7100名教师中,超六成在乡镇学校任教。
如今,茂名持续推进中心幼儿园“一园多点”、中心学校“一校多区”办学,茂名全市86个镇和18个街道(涉农)已建成中心幼儿园103所、中心小学106所、寄宿制学校239所,乡镇学校联城带村功能持续增强。
运动场上,学生们神采飞扬。
当前,茂名正按照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城乡中小学校布局优化工程,打造普及普惠的学前教育、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的高中教育,不断夯实基础教育战略基点。
一线样本
深化校地合作
推动“双百行动”结硕果
“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和“双百行动”深入推进,加速转动茂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车轮。2023年以来,茂名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双百行动”专班对接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8所高校院所,累计产出成果45项,助力当地企业、农民增收超3000万元。
校地合作,开创教育新格局。“双百行动”教育行动实施以来,茂名已确定校地结对合作共建项目57项。其中,信宜市与中山大学环境学院合作成立的中山大学信宜水环境治理中心,打造了全省首个县级水环境治理智慧监管平台;华南师范大学与信宜合作建立的粤东粤西粤北首个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填补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空白。
专班负责人表示,茂名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和技术资源,推动教育服务向基层延伸。目前8所高校院所已在茂名建立各类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3个,涵盖稻米种植、荔枝保鲜与精深加工等多个领域。
科技赋能,助推产业升级显成效。在产业帮扶方面,茂名“双百行动”聚焦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组织高校专家团队攻克技术难关。据统计,目前已解决荔枝保鲜等技术难题13个,推动产业转型升级10项,累计助力当地企业、农民增收约3080万元。各高校依托自身优势,建立了多个特色工作站。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工作站等,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茂名还聚焦“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开展本地高校与镇(街道)结对共建。目前,茂名6所高校已与12个镇(街道)建立结对关系,实现帮扶全覆盖。各高校通过人才培训、技术支持、项目对接等方式,助力乡镇经济社会发展。
全省教育大会对守正创新办好“大思政课”提出明确要求。茂名起而行之,充分利用柏桥讲堂这一观察茂名“百千万工程”成果的窗口,组织大中小学师生陆续走进讲堂,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思想伟力和乡村振兴一线的澎湃活力。全市不断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教育不仅要服务人才培养,更要成为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茂名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百千万工程”教育行动和“双百行动”,推动更多高校资源下沉基层,为茂名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撰文:叶洁 通讯员 何德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