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协同机制,东莞首个公民办集成教研共同体塘厦试点

教育莞家
+订阅

松山湖4所标杆学校与塘厦4所民办学校结对共建,打造公民办集成教研共同体,推动公民办学校协同发展。4月29日,东莞市教育局与塘厦镇共建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的标志性项目——公民办学校集成教研活动正式开启!

公民办学校集成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创新公办优质资源对接民办教育的帮扶路径,为塘厦镇3万余名民办学校学生带来优质教育资源,也为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塘厦样本”。

教育公平破题:

构建公民办协同发展新生态

东莞作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承担着为超大城市教育治理探路的重任。4月9日,东莞市教育局与塘厦镇共建的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改革实验区揭牌(点击链接,回顾南方+报道:打造临深教育高地!东莞又一个教育实验区落子塘厦),意在以实验区建设为全市教育改革探路。

其中,实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便是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集成教研机制。为此,东莞市教育局统筹以“松山湖优质教育资源+塘厦民办教育场景”的创新组合,推动公民办学校集成教研活动顺利开展。

具体来看,松山湖4所标杆学校(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松山湖未来学校教育集团、松山湖中心小学、松山湖第一小学)将与塘厦4所民办学校(水霖学校、金桂园学校、科翔小学、东星小学)结对共建。通过构建公民办协同发展新生态,积极回应国家“教育公平”的政策要求。

四对共建学校校长共同按下手印,标志着东莞教育扩优提质实验区之公民办集成教研共同体正式启动

四对共建学校校长共同按下手印,标志着东莞教育扩优提质实验区之公民办集成教研共同体正式启动

塘厦镇作为临深片区重要门户,民办教育体量庞大,全镇民办学校在校学生超3万人,但课程实施、师资力量与公办优质学校存在明显差距。未来,结对共建双方将紧扣课堂教学改革主线,推动松山湖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塘厦民办学校,让塘厦3万余名民办学校就读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有质量的教育。

此举,正是东莞教育“扩优提质”战略的生动实践。自实验区启动以来,市镇双方不断推动市级教育资源与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深度融合,既助力塘厦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又为全市积累可复制的经验成果。

以公民办集成教研共同体启动为契机,通过持续探索公民办学校协同发展的新模式,不仅为塘厦民办教育注入新的发展动能,也将为东莞探索公民办协同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提供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三年攻坚计划:

打造区域教育均衡样本

以市镇联动推动优质资源流动赋能,依托公民办集成教研共同体,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活动现场,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相关负责人详细解读《公民办学校集成教研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明确,将通过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开展蹲点指导和跟岗学习、全面提升学校校本教研水平、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协同推进教学方式和策略创新等六大举措,建立“市-镇-校”三级协调指导机制,学科教研组“一对一”结对机制,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常态化交流研讨机制,并以任务化、清单化、责任化工作管理机制和专门经费保障,工作激励支持机制,推动集成教研项目落细落实,取得成果。

活动当天分组别举行了小学组和初中组主题集成教研沙龙活动

活动当天分组别举行了小学组和初中组主题集成教研沙龙活动

经过8所结对学校的加入,各学校教与研将实现全方位升级,比如目标主体从单一学校拓展为多校协同,组织形式从单一方式发展为多元路径,并通过常态化开展活动,实现公民办学校协同发展,共生共赢。换言之,这一变革将推动教研工作呈现更开放、更丰富、更持续、更均衡的新格局。

值得一提,按照“三年分阶段推进”的实施方案,2025年4月至8月为集成教研共同体筹备启动阶段,重点完成结对名单确定、方案制定及启动会召开;2025年9月至2028年3月为实施深化阶段,通过管理协同、教研联动、师资交流等举措实现质量提升;2028年4月至6月为总结回顾阶段,将形成可复制的教研共同体建设经验并全域推广。

活动当天分组别举行了小学组和初中组主题集成教研沙龙活动

活动当天分组别举行了小学组和初中组主题集成教研沙龙活动

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东莞市教育局及塘厦镇还将强化组织统筹,重点支持师资培训、资源共享及课题研究;同时建立督导动态监测机制,聚焦教研共同体运作成效,构建“督导-反馈-改进”闭环管理体系。塘厦镇教育管理中心将发挥桥梁作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教研活动规范化、实效化。

采写:南方+记者 黄婷

东莞市塘厦镇教育管理中心供图

编辑 黎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