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如何挑大梁?这些大咖为广东建言献策

南方理论
+订阅

4月29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主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东实践研讨会·经济大省挑大梁论坛在广州举行。省直有关单位、省属国有企业、部分地市党委宣传部,省内外专家学者代表等共150余人参加。

上午论坛,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围绕“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作主题报告。

王坚。

王坚。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院长郑子彬,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结合如何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以及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赋能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等问题作互动交流。

下午论坛,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齐东向、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副总裁贺天星等7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作主旨发言,围绕如何实现经济与社会转型的协同跃升、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打造低空经济“广东样本”等展开深入交流研讨,为广东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建言献策。

专家现场精彩发言

阿里云创始人、之江实验室主任 王坚:

人工智能在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中扮演关键作用 ,它有很长的过去,却只有很短的历史。“人工智能+”不是加什么,而是怎么加,更是加机制创新,不能走向“庸俗化”。同时也要认识到用人工智能延展人类的创造力,不是为了“替代谁”而是“帮助谁”,这一点非常关键。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 司晓:

普惠,是衡量智能向善的标尺。人工智能的变革浪潮,有效降低了人机交互,以及普通人调用云端智能的门槛。无论是什么职业,都要尽力去学习和了解AI。应当加快促成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多方合作的社会协同机制,提升我国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民数字素养,让技术进步真正惠及人们的工作生活。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陈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