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学帮学联学,佛山为流动党员学习路上“点灯”

南方+

佛山流动党员的学习路上有了更加精细有效的指引。

近日,佛山制定流动党员送学帮学联学工作指引,从精准掌握流动党员信息、完善学习内容供给、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加强学习帮扶指导、促进联学共建共享、强化学习效果评估等6方面部署,以线上线下联动,靶向发力加强流动党员学习。

流动党员是学习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群体,具有分布范围广、流动性较大、集中学习难等特点。佛山作为民营经济大市,目前纳管流动党员有近6000人,工作指引正是为了推动学习教育精准有效覆盖到流动党员,确保流动党员在学习教育中不掉队、不漏学。

佛山城市鸟瞰。

佛山城市鸟瞰。

完善登记管理机制

全面摸清流动党员底数

要想帮助流动党员强化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掌握其动向。

基于流动党员数量庞大、流动性强、分布广泛等特点,佛山探索建立健全流出地发起、流动党员报告、流入地接收的闭环管理机制,指导各基层党委安排专人及时做好流动党员接收纳管工作。

在全市范围内,佛山指导推动各区各工委(党委)每月至少开展1次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三找”活动,落实流动人口党员信息回流基层机制,用好“佛山新市民服务通”小程序“码”上通办服务,在流动人口登记时同步采集政治面貌等信息。

比如,顺德区发布《致广大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向党组织报到;联动政法、民政等有关职能部门,分镇街分层次开展排查,推动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数据向基层回流;制定“一表一卡一库”(流动党员登记表、学习教育登记卡、信息库)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将摸排出来的1900多名流动党员及时纳入管理。

高明区则在商圈、工业园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等设立82个流动党员报到站点,在站点内设置“党员报到码”,将流动党员报到窗口前移,提供登记咨询、就业服务等内容,方便流动党员随时随地办理登记手续。

线上线下联动

抓实教育培训

摸清流动党员底数后,才能更好地组织教育培训。

在学习内容供给上,佛山为全市134个流动党员党组织全覆盖发放学习用书,在“佛山先锋”微信公众号每月发布政治学习清单及上级主流媒体推送的学习资料,切实提高学习质量。

在学习方式方法上佛山也有创新。比如,指导党支部制定学习计划,用好各级党校主阵地,组织流动党员至少参加1次“南粤党员大讲堂”或镇街党校集中轮训。截至4月底,全市32个镇街均已举办流动党员集中培训班,覆盖流动党员近2900多人次。

在南海区,桂城街道组织10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流动党员,通过“流动先锋事迹分享+资深讲师专题党课+重温历史红色研学”的形式,走进街道党校开展沉浸式学习。

丹灶镇创新打造流动党员“流动微课堂”赋能平台,面向全镇流动党员招募担任“微讲师”,金宁社区流动党员钟丽群作为首批“微讲师”的优秀代表,为流动党员培训班的学员带来了题为《在第二故乡书写党员担当》的微党课,有效增强了学习教育的感染力。

精准帮扶加强指导

推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流动党员作为党组织的一分子,来自于五湖四海,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如何结合其个人特点和自身优势,将其个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他们更“有为”是重点。

为此,佛山指导党支部安排班子成员、党员骨干与流动党员结对帮学,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学习需求,收集到160余条意见建议,推动上级党组织加强对所辖流动党员党组织、流动党员集中地区(单位)党组织的指导,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督促落实学习教育计划,安排送课进企业、进楼宇、进园区、进商圈。

结合“四个万家”普遍联系群众活动,佛山推动流动党员经常联系服务群众,积极参与党员志愿服务。

佛山各区也涌现出不少好做法。例如,禅城区结合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特点,开展“上楼、进园、入圈、下站”暖流送课。张槎街道依托“智慧大讲堂”开设“同心课堂”特色课程,邀请市委党校教师“进园”授课,为智慧新城园区流动党员带来了一场生动且有深度的培训,推动流动党员成为“流动的旗帜”,立足岗位作贡献。

三水区开展“暖流行动”“十个一”举措,贴心为流动党员派发含学习书籍在内的“暖流礼包”,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结对帮学送学,引导流动党员承诺践诺、志愿服务,在加强基层治理、联系服务群众中担当作为。

其中,云东海街道通过深化“流动党员+全科网格”融合机制,发动30名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担任社区“流动网格员”,融入社区基层治理,让群众可感可及。

采写:南方+记者 王蓓蓓

摄影:南方+记者 戴嘉信

通讯员 佛组宣

编辑 杨晖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