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城区凤山实施四大行动,促城乡颜值内涵双提升

南方+

连日来,汕尾市城区凤山街道开启人居环境整治升级行动,以四大专项行动为突破口,下足“绣花功夫”,促进城市面貌与内涵双提升。

全域整治,刷新城乡颜值

城市环境是居民生活的大舞台,每一处角落都关乎着居民的幸福感。凤山街道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核心抓手,构建起严密的“街道统筹、社区主战、网格落实”三级联动机制。14个社区(村)与挂驻单位积极响应,聚焦居民房前屋后、狭窄村道巷道等卫生死角,定期开展“整颜日”行动。每一处区域、每一条街道都明确责任归属,确保整治工作无遗漏。

街道环卫站加密主干道巡查频次,日均巡查次数较以往增加50%。联合社区对二马路、三马路和文明路等重点商业大街,利用供水车高压冲洗解决油污凝固难题。同时,各社区(村)通过广播、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发动居民参与。

4月以来,累计组织1400余人次清扫街道,出动垃圾车200余辆,清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约58吨,清除卫生死角280余处,执法队查处占道经营18处,曾经杂乱的街道如今焕然一新。

多方联动,凝聚整治合力

人居环境整治不是单打独斗的战场,而是需要各方力量协同作战的系统工程。

凤山街道工青妇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构建“宣传+实践”双轮驱动格局。街道工会发起“清洁家园・职工先行”活动,组织职工志愿者穿上红马甲,对主次干道的卫生进行全面清理;团工委迅速组建“青年突击队”,在凤湖路、文明路等人流密集区域,向商户和居民发放200余份《门前三包承诺书》,引导大家自觉维护环境;妇联依托“姐妹擂茶会”等特色载体,组织巾帼志愿者走进2000余户家庭,面对面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面对部分商铺和群众参与度不高的情况,三方联合开展“敲门行动”。青年、巾帼志愿者出动500余人次,深入背街小巷,与居民一起清理巷道杂物、清扫路面。

这一行动不仅改善了环境,更带动5000余名居民参与其中,逐步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文明创建网络。

以点带面,激活城市“细胞”

城市的美,不仅在于宏大的规划,更在于每一处细微的角落。庭院作为城市的“细胞”,其面貌的改善能为城市整体形象注入活力。

凤山街道以“美丽庭院”维护工程为切入点,锚定“整洁美、绿化美、家风美”三大标准,打造“党建+网格+传帮带”护绿体系。通过前期评选,确定267户绿美庭院作为重点维护对象,将庭院绿化管护纳入网格党建工作。党员带头,联合热心群众、护林员、保洁员等,实行“一户一策”定点包片管养。

此外,街道还邀请14名退休老党员、老花农组成“银发护绿队”。他们走进居民庭院,手把手传授修剪、施肥技巧。

在他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居民主动打理自家房前屋后的绿植,原本单调的庭院变成了绿意盎然的小花园,以庭院之美激活城市“细胞”,为城市风貌增添别样色彩。

铁腕执法,破解管理顽疾

城市管理中的顽疾如同城市发展的绊脚石,不彻底解决,人居环境的提升便难以实现。

凤湖路、四马路等主干道曾饱受占道经营、车辆违停等问题困扰。对此,凤山街道联合城管、交警等部门,打出“疏堵结合、刚柔并济”的整治组合拳。区城管队员、街道执法队队员负责规范沿街商铺经营秩序,引导商户将商品摆放整齐,指导居民规范停放非机动车辆;交警部门加大巡查力度,重点查处机动车违停行为;社区工作人员则负责做好群众沟通与宣传工作,三方各司其职,形成强大整治合力。

在执法过程中,坚持“教育劝导+依法处罚”原则。对沿街50余家商户进行耐心教育,引导其践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对多次违规且拒不整改的商户,依法进行处罚。

同时,交警部门对违停机动车实施处罚,对占用道路的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及时清障拖移。街道还建立“日常巡查+长期管护”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

自行动开展以来,已清理占道障碍物10余车,协助拖移占道非机动车50余辆,道路通畅度大幅提升,群众纷纷点赞。

接下来,凤山街道将持续深化“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立“日常巡查+集中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从“集中攻坚”向“常态长效”转变,全力打造“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善美街区新标杆。

南方+记者 彭骏

通讯员 凤山宣

编辑 李恺莉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