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租公”变身“合伙人”,南海集体经济拥抱大市场|改革深透视

南方+

1

1

看着昔日设施落后的农贸市场通过升级改造,摇身一变成为集农贸与大型商超于一体的商贸中心,西樵上金瓯社区党委书记陆祖桥坚信,“分润模式”的路子走对了。

为了适应社区消费升级的需求,同时提升农村集体收入,去年上金瓯社区引入市场力量,采用“出租+分成”的模式对农贸市场进行整体发包,首次尝到了改革带来的甜头。

上金瓯社区沙基商贸中心将于“五一”假期试业。廖明璨 摄

上金瓯社区沙基商贸中心将于“五一”假期试业。廖明璨 摄

南海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庞大,但长期依赖“租赁经济”,全区集体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土地、厂房、商铺的出租,租金收入约占村(居)社(组)两级集体总收入的82.45%以上,面临收益结构固化、村民参与不足、改革风险难控等问题,阻碍了集体经济的活力释放与可持续发展。

为破解这一困局,去年以来南海立足区域实际,创新提出固定收益+分成、合作开发、第三方公司整体运营等多元化“分润模式”,推动集体经济从“收租躺赢”向“多元共富”转型。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一个个生动的实践案例证明了改革行之有效,通过创新收益分配机制并强化风险防控体系,南海激活了农村集体经济“新引擎”,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共享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构建村集体与投资方利益共同体

探索“租赁经济”之外的更多可能

“五一”假期将至,经过大半年的改造升级,上金瓯社区沙基商贸中心正为假期试业作最后准备。陪伴社区居民20多年的农贸市场通过升级,将引入大型超市、年轻消费等新业态,满足日益多元的消费需求。

“通过分润模式,市场投资方投入600多万对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对社区发展是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陆祖桥介绍,分润模式带来最直接的好处是提升了农村集体收入。

01:05

农贸市场焕新升级,村民“钱袋子”更鼓了|佛山十大改革案例

此前,沙基农贸市场由社区自己运营管理,年收入约300万元,而通过分润模式引入市场力量进行整体发包,直接增收了120万元,惠及群众超2万人。

沙基农贸市场通过分润改革引入市场力量,推动转型升级。廖明璨 摄

沙基农贸市场通过分润改革引入市场力量,推动转型升级。廖明璨 摄

作为沙基商贸中心升级的投资主体,佛山市客利隆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宇伦认为,项目采用“固定收益+分成”的分润合作模式实现了多方共赢,一方面社区从原来的“包租公”变成了项目“合伙人”,角色变了思考方式也会跟着转变,会更多从如何提升项目经营效益的角度参与日常管理;对于投资者来说,通过整体发包便于规范管理,减少了很多沟通成本;对于商户来说,整体发包也有利于其长期稳定经营。

通过市场化经营在保障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激发承包方经营活力,正是分润模式改革的初衷。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伍新宇表示,改革的核心是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再单纯收取租金,而是通过固定收益+分成、合作开发等方式交易农村集体资产,或者聘请第三方公司整体运营农村集体资产,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引入的市场主体按比例共同分取经营利润、形成利益共同体,拓宽农村集体资产收益渠道。

01:21

探索“分润”模式,激活乡村“共富密码”|佛山十大改革案例

“以往的租赁经济模式,村集体与投资者的利益是相对的,租金高了市场主体的收益就会下降,而通过改革让出租方和经营方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大家互相之间着眼于长期利润,形成了有序共生、多方共赢的局面。”

一年多来,分润改革在南海农村展现了强大生命力,形成了多种模式和路径。部分村集体将一定年限的集体资产使用权租金进行作价评估,不收取或少收取固定租金,而是采取租金折润方式分享经营利润。如大沥镇凤池社区的烟花咨询服务驿站项目,就首创“0租金+利润分成”模式,使社区与企业结成更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企业运营的初始成本下降,社区收益更可持续、更有增长力。

也有村集体以资产使用权与市场主体合作,共同分取项目红利。九江镇朗星社区大朗一工业大道5号厂房就通过合作开发模式以集体物业使用权与市场主体合作,合作方投入不少于500万元对原物业进行改造,预计合作期内村集体平均每年固定红利可超235万元。

还有村集体利用第三方公司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整体运营,提高集体资产运营效率,提升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如丹灶镇西联社区智慧停车管理项目,通过引入广东城泊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整体运营及设备投入,建立“保底租金+营收分成”双轨制,十年总保底收益超500万元。

尝到改革甜头发展有了奔头

集体增益村民增收多方共赢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目前南海全区已落地实施15个“分润模式”项目,广泛涵盖员工租赁住房、工业厂房、专业市场、停车场、幼儿园等多个民生领域,切实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造就业机会。

为确保“分润模式”平稳有序推进,南海区还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在“分润模式”项目推进中使用保底租金模式,有效防控改革风险。如桂城叠南社区“老魏”地段停车场项目,通过建立“保底租金+营收分成”双轨制,每月收取4万元保底租金,另还可收取15%的年度营收分成,同时约定合作期应收租金总额超1000万元,建成后预计新增不少于330个停车位,不仅提升集体资产增值率,还有效缓解片区停车难问题,实现了集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随着改革的深入,分润改革带来的红利持续释放,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各方认可。分润模式带动了集体物业增值增效。让广大村民切实感受到“分润模式”有奔头、有甜头,从而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分润改革也为村民就业持续贡献力量。依托“分润模式”引入更多优质项目,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推动村民从单纯“依赖分红”逐步实现“保障靠村集体、致富靠劳动”。2025年南海分润改革项目预计可为村民新增120个就业岗位,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

最后,分润改革还将惠及包括新市民在内的更多社会群体。在改革过程中,南海将“分润模式”与新型城乡社区建设、集中式员工租赁住房建设统筹推进,着力提升新市民人居幸福感。如狮山镇官窑社区官窑经济联合社与南海区官窑土地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正采取“固定收益+利润分成”推进集中式员工租赁住房项目,预期可建设超250套集中式员工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周边新市民居住问题。

改革正为南海农村集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根据统计,2024年,南海区亿元村居增至51个,集体经济总收入超150亿元,村居集体资产总额近600亿元,培育强村公司56家,活化农村集体资金超36亿元,在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提供了“南海样本”,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采写:南方+记者 孙景锋

通讯员 南农宣

相关阅读:

聚焦佛山市十大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编辑 杨晖桃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