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 | 决定未来十年的战略,珠海如何选择?

南方+

“要从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领会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4月28日召开的2025年珠海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珠海市委书记陈勇一再强调这一观点。

高规格召开大会,上升到城市战略的高度,生产性服务业为何对珠海如此重要?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与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匹配。

做强做优做大生产性服务业,既是珠海立足当下的现实需要,也是着眼未来的战略之举。大会明确提出,要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放到跟与实体经济为主、制造业优先同等程度的战略上来制定政策、整合资源。

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到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大会上,陈勇用长达近一个小时的发言进行了论述——只有站在珠海城市发展战略的层面和高度,深刻认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大意义,才能把握好城市发展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系。

就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而言,进入到了工业化后期,一座城市发展的既要注重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更要注重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现阶段的珠海来说,也要根据新的形势任务和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的战略,谋取更大的发展势能和动力。

“只有两者齐头并进,齐抓共管,两手抓,两手硬,才能够为珠海城市发展在未来的关键十年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陈勇强调,必须坚定在生产性服务业抢抓机遇的战略机遇意识,进一步增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城市战略发展氛围。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城市发展向上跃升的重要动力源。

珠海明确提出,要全力冲刺“十五五”GDP万亿目标。2024年,珠海GDP为4479.06亿元,距离GDP翻倍的万亿目标,需要再造一个新珠海。增量从何而来?

要迈进“万亿城市”俱乐部,除了占半壁江山的工业经济之外,服务业的贡献将进一步提升。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占珠海服务业比重为60.1%、占GDP比重为32.5%。按照这一比例,生产性服务业将奔向3000亿级,成为推动城市能级量级跃升的“新引擎”。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立足珠海城市特色、找准坐标定位。

珠海提出,要加快建设协同港澳、带动珠西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地,为构建具有珠海标识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如何对标先进城市,把握产业引进的规律,找准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位和策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略落地的可行性。这也要求珠海各级干部要深化对生产性服务业规律、内涵的理解把握,在深入学习中寻找解题答案,在攻坚克难中增强能力担当,汇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更需要一以贯之的执行力,系统布局,精准施策。

要用好珠海“科创基因”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以“云上智城”建设为牵引,加快构建“算力支撑+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完整生态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供给、更加高效的要素配置、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

要依托珠海重大基础设施及独特区位优势资源,发展与之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航空物流业和港航服务业,加强与港澳的高效联动,持续推动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珠西国际航空运输枢纽等建设,推动高栏港从生产型港口向贸易型港口转型、打造成为中国连接以巴西为主的拉美国家的重要贸易标识港,进一步提升“珠海服务”的国际影响力。

要聚焦低空经济、海洋经济、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融合式、外向型发展,更好推进制造业当家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今年,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在科技创新方面,珠海向来有着独特基因和浓厚氛围。

如今,服务于先进制造业,以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牵引珠海城市能级量级跃升,不断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厚植服务大湾区的支撑力,正在成为珠海向万亿级城市行列迈进的强力引擎。

一场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的不仅是产业发展问题,更是一座城市的发展战略。

加快建设具有珠海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高地,增强全局意识、机遇意识、进取意识,着力塑造珠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优势。如何打好生产性服务业这张“王牌”,需要凝聚更多珠海智慧。

◎相关阅读

珠海召开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逾90亿元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南方+记者 董谦君

编辑 文秋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