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石化产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总部)揭牌仪式在广州举行。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张清华表示,研究院将聚焦石化装备智能安全体系构建、劣质油绿色转化、石化污染控制与治理、新材料研发及应用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以DeepSeek部署为契机,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攻克技术难题,抢占石化产业人才链、创新链高地,畅通高校、政府、企业对接通道,加速人工智能、石化、新材料等领域产学研进程。
“茂名一广州双核驱动”进入新阶段
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是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是广东第二重要支柱产业,GDP占比约14%。为服务产业集群建设,2024年11月,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石化产业技术研究院在茂名率先揭牌。这是广东首个聚焦石化全产业链技术攻关的省级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全国40多家石化领域顶尖单位,围绕劣质原油加工、智能安全装备等方向,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研究。
目前,研究院已与茂名石化、中科炼化等龙头企业共建创新平台,通过“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模式,在乙烯高值化利用、石化机组智能诊断等领域取得突破,故障诊断准确率提升至95.92%。
此次广州总部的启用,标志着粤港澳绿色石化产业协同创新迈入“双核驱动”新阶段。其中,茂名强化工程验证与产业孵化,广州总部聚焦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形成“湾区研发-沿海制造”协同效应。
研究院广州总部已入驻首批12个科研团队,涵盖智能诊断、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向,并与广州黄埔区共建“绿色石化技术孵化园”。
校企联合加速成果产业化
现场还举办了绿色石化产业技术发展对接会。
会上,各方聚焦“创新协同”与“绿色转型”展开研讨。不少高校、企业、政府单位则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现场寻求合作新机遇。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余济美发布了光催化技术最新成果,提出利用农业废弃物制备高效催化材料,可降低石化污染治理成本30%以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总工程师蒋文军现场分享“高端润滑材料国产化替代”战略,他提到,校企联合实验室已助力企业能耗降低15%、产品附加值提升25%;惠州大亚湾区则现场公布了“炼化一体化2.0”规划,计划通过AI优化工艺推动产业链附加值再增35%。
“未来,我们计划联合港澳高校共建双碳技术中试基地,加速成果产业化。”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华南石化创新中心主任宋执环说。
作为华南唯一石化特色高校,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始终以“四链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目前已形成“劣质油加工技术全国领先、石化安全装备优势突出、污染治理技术行业领跑”三大特色。
学校校长梁浩表示:“未来,我们将以广州总部为创新枢纽,整合湾区资源,攻克关键技术,赋能产业升级,为广东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贡献广油力量。”
南方+记者 钱明雅
通讯员 吴英柱 胡炜杰 张海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