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仅3天后,国新办召开发布会,4位部委负责人介绍了围绕“四稳”的一系列举措。
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包括五方面内容,将成熟一项、出台一项
以“四稳”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一系列政策部署迅速落地,不仅与此前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的部署任务形成接续,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动态调整,旨在针对“关税战”等外部不确定因素作应对。
除了应对眼前的变化,“四稳”政策工具箱的升级迭代,使中国“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有了更多解决方案。
稳就业
聚焦热门行业,“技能照亮前程”
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看,无论是推动生产还是刺激消费,居民充分就业、劳有所得都是最重要的底座之一。
总体看,今年的就业形势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新的就业增长点不断出现,例如机器人算法工程师等人工智能岗位需求增长超过三成。
如何进一步释放劳动力市场潜力?发布会上释放的“新招”,反映着一系列新趋势——
其一,部门之间的协同更为丝滑。
比如,今年下发的667亿元的中央就业补助资金,就由人社部会同财政部下发,共同支持企业挖潜扩容。
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不仅人社部“一对一”设计扶持政策,央行也从金融支持入手,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对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
其二,供需两端的衔接更为畅通。
本次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重点提到了“技能照亮前程”专项培训行动。该行动将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就业容量大,招聘需求旺的行业开展。
同时,该行动将依托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并鼓励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激发劳动者参加培训的内生动力。
其三,“靠本事吃饭”更有盼头。
制度设计上,技能导向的分配制度将进一步完善。推动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
同时,引导企业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相匹配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力度,积极构建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打好促进就业、强化激励、助推成长、技能增收的组合拳,支持引导广大劳动者参加培训、提升技能,好就业,就好业,用一技之长创造美好前程。”俞家栋说。
稳企业
广交世界寻商机,勤修“内功”提实力
美国单边加征关税扰动全球供应链,无疑是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最大因素,我国外贸承压。为帮助外贸企业对抗风险,发布会上透露了三方面主要措施。
其一,金融纾困,解企业燃眉之急。
针对遇到一时困难的外贸企业,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透露,将指导金融机构对外贸依存度高、暂时遇到困难、产品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保障合理融资需求。还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规模和覆盖面,让外贸企业更有底气去接单。纾困仅是短期缓冲,中长期仍需通过市场拓展与技术创新构建内生增长动力。
其二,拓展市场,为企业出海赋能。
向内,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帮助企业拓展内销。将开展为期半年左右的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加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
向外,发挥广交会等龙头的平台作用,开拓国际多元市场。盛秋平透露,将加大国内展会费用减免优惠政策支持,加强国际展会外经贸资金帮扶。“我们还将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多公共信息服务,编发外贸促进信息、国别贸易指南等,为外贸企业提供相关国家营商环境、供需情况等信息,不断完善海外贸易服务体系。”盛秋平说。
其三,修炼内功,助企业扬长追远。
毕马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注意到,本轮“关税战”对各行业的影响程度并不一样。相较而言,在技术等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受冲击较小。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进人工智能与60个重点行业方向、700个基础场景深度融合。
央行方面则提出,将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科技、绿色低碳、促进消费等领域,加大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稳市场
“两新”政策进一步推广
商品服务消费同步促进
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不可避免对中国经济带来压力,内需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无疑更加凸显。发布会对更好发挥内需主动力作用给出了明确的具体思路和方法。
其一,“两新”进一步“上新”,投资消费同步扩容。
消费方面,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资金将达3000亿元,家电支持品类拓展至12大类,增加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投资方面,将工业软件等更新升级纳入“两新”政策支持范围,加快消费基础设施、社会领域投资。
其二,布局汽车流通消费,培育商品消费全新爆点。
买一手车,将有以旧换新等政策支持,满足换新消费需求;买二手车,则聚焦建设全国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平台,打通数据孤岛。此外,车辆限购限行措施有望放宽,从而更好满足购买需求。
除了买车本身,配套也在进一步完善。发布会透露将实施充电设施“倍增”行动,支持大城市建设停车位。此外,各部门还将在汽车改装、汽车运动、汽车文化等新鲜事物上延伸消费链条,寻求消费增量。
其三,补齐“一老一小”短板,挖掘服务消费巨大潜力。
围绕“一老一小”的日常生活,将不断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实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扩围提升行动。
针对“诗和远方”的旅游消费,将增开银发旅游列车行动计划。数据显示,一季度共开行旅游列车187列,同比增长30%,其中老年游客占比接近80%。
其四,入境消费继续升温,离境退税政策范围扩大。
目前,港澳游客北上仍然火爆,结合“144小时免签”等政策利好,入境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对此,商务部发布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扩大入境消费的政策。例如,纳税信用级别为M级以上的企业均可申请成为退税商店,退税范围也有调整,200元起退,2万元封顶,更加便利境外旅客退税。
稳预期
商品资金政策储备充分
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虽然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但多家权威市场机构高度认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对中国经济发展预期给出乐观评价。
在他们看来,如果我们身处“蟋蟀与蚂蚁”的古老寓言中,中国无疑是储备充分、无惧寒冬的“蚂蚁”——
粮食能源安全,大宗商品盈盈满仓。
粮食方面,目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500公斤,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储备充足;进口粮食以饲料粮为主,即使不采购美国的饲料粮和油料对我国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能源方面,我国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国内能源供应充足,市场价格总体稳定;同时,我国能源进口来源多元,国际能源市场供应充足,减少甚至停止自美能源进口同样对我国能源供应影响不大。
金融市场稳定,发展“活水”源源不断。
与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相比,我国金融市场“稳”的特征明显——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介绍,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7.3元左右稳定运行,外汇储备余额稳定在3.2万亿美元以上。
在此基础上,金融对实体经济提供稳健支持: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增长幅度均在7%~8%。
政策存量充足,应对风险绰绰有余。
在吸纳就业、稳岗扩岗等方面,人社部、中国人民银行均储备、研究更丰富的政策工具箱,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会同各有关方面抓好若干举措落实,常态化、敞口式做好政策预研储备,根据形势变化及时出台增量储备政策。”赵辰昕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储备有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用好今年国家层面5万亿元投资资金、加快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政策,大部分将在二季度落地。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当全球经济迎面吹来“逆风”,从“四稳”到“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以产业链、市场规模、政策连贯性等内部体系的确定性,对冲外部波动,正是中国政策发力的逻辑。中国经济的大海,必将更加壮阔。
撰文:话题研究员 邵一弘
策划:黄应来 胡良光 尤立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