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了9万课时费后菲澳健身房闭店了,预付式消费的坑如何才能避?|专+帮

南方+

每次路过广州洛溪喜邻里商业中心,梦梦(化名)都很惆怅,去年交钱入会的健身房现在已经换了面孔,但是9万元健身房私教课才只上了几节,剩下的课时费则退款无门。这是当下预付式消费市场的一枚切片,折射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漏洞和信任危机。

近年来,健身会所、美容美发、教育培训机构等预付式消费纠纷接连不断,比如一些商家在收取预付款后,因经营不善或恶意欺诈等原因突然关门停业,导致消费者无法继续享受服务,预付的款项也难以追回‌;或者部分商家在合同中设置不合理条款,如“收款不退”“限制转卡”“发生纠纷只能向商家所在地法院起诉”等,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纠纷不断,如何化解?‌

教练走了,健身房也关店了

梦梦所在的这家健身房叫菲澳游泳健身洛溪店,原本位于洛溪喜邻里商业中心的6楼,于2023年开业。

来自美团

2024年7月,梦梦在上完约20节5000元的私教课后,在教练的推荐下去试康复课。“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教练说我有各种问题,不调节的话后面会有大问题,建议我去上康复课,上完课还可以搞副业做康复训练师,也可以帮助家人朋友缓解问题。”梦梦说,因为其长期受腰痛问题折磨,所以听了教练建议,去试听康复课。

“上完课后大概晚上十点,三个教练给我推荐,最终十一点半签约了。”梦梦说,一次性花了9万元,买了60节1500元的康复课。谈到为什么一次性买60节课,梦梦告诉记者,这个康复课原本3000元一节,教练说要买得够多才能优惠到1500元一节。

签约后一个月左右,当初卖课的康复课教练就离职了。

“健身房负责人说我报名的那个康复总监专业能力比较强,他辞职后也没有合适的教练来担任康复总监,所以康复课就不能继续上了。”于是,梦梦就提出了退费,但是健身房不同意,让其上其他的课替代。

就一直这样拖着,直到今年3月,看到健身房所在的喜邻里商业中心贴出清退公告:由于广州菲澳健身体育有限公司(菲澳游泳健身洛溪店)长达数月拖欠喜邻里的租金、物业管理费、水电费等费用……我司在 2025年3月17日与该租户解除了租赁关系,并通知该租户在 2025月3月31日前清缴费用及退还场地。

“健身房说要把我们转到星河湾店去,但是离我太远了不方便,而且康复课专业性强,现在也没人能对接上。”梦梦想要退费,但依旧遭到健身房拒绝。

“现在我们的方案是无偿将会员转到其他店铺,但退费是很难的,一旦给一个人退了,开了口子,其他的很难都退上。”记者致电健身房相关负责人,其表示被商业中心强制闭店也很无奈,目前希望通过将健身房设备抵给加盟店来支付转移会员的费用。

目前,康复课、力量常规课和游泳卡,梦梦总金额大概还剩8万多元。

预付式消费新规来了

北京市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汪汉标指出,为了解决预付式消费领域的突出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25年3月14日发布了《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该司法解释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健身房闭店,无法按约提供服务,符合《解释》第十三条中“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消费者享有解除合同权利的其他情形”,消费者有权请求解除合同。且健身房提出将会员转到另一个太远的健身房,属于变更服务提供方式,给消费者接受服务造成明显不便,也满足解除合同的条件。

来自美团

而根据《解释》第十五条,合同解除后,消费者有权请求经营者返还剩余预付款并支付利息。若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产生如交通费、误工费等合理费用(非因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导致合同解除),也可依据该条规定请求赔偿 。

汪汉标进一步指出,若消费者对于教练辞职、健身房单方面变更服务地址不满,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民法典》和《解释》等法律法规起诉,部分条款无效、解除合同并退费,但面临一个诉讼周期比较长的问题,甚至品牌或店面已经倒闭面临胜诉判决但是执行不了的问题。

但汪汉标也指出,这类维权往往面临维权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高、“性价比低”甚至执行不了的问题,尤其是在门店或者品牌原先有预谋的“促销”后跑路,甚至提前找好 “背债人”“职业闭店人” 的情况,无实际偿还能力,判决可能难以执行,消费者难以实际获得赔偿。

记者在美团搜索发现,“菲澳”是一家连锁健身房品牌,在番禺、海珠等地有分店。企查查显示,和梦梦签约的是广州菲澳健身体育有限公司,其成立于2023年,注册资本50万元,实缴资本不详,参保人数3人。大股东是菲澳式健身管理咨询(广州)有限公司。

梦梦告诉记者,其也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目前正在走审批流程。

多地试水第三方监管账户

南方+记者发现,除了法律法规对预付式消费监管在加强,多地还在探索用市场手段堵住预付式消费的漏洞。

比如今年4月,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上线“预付式经营主体信息查询”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公开商家信用信息、投诉记录等核心数据,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助力市民在预付式消费时“擦亮双眼”,降低消费风险。

去年,杭州把预付式消费监管列为全市“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活动的重点改革项目。除了在政府侧落实行业治理、加强监管,杭州在市场侧则引导平台企业全国首创了“安心付”产品。

据介绍,消费者可以在支付宝搜“我的生活”购买“安心付”商家的产品,或者在线下门店扫码,进入“安心付”商家支付宝小程序下单。

在“安心付”产品模式下,用户一次性支付资金会直接转入商家指定的银行账户。商家并不能直接提取消费者的支付资金。平台和商家会联合银行共同约定,只有当用户在商家侧确认享受服务后,商户才能按实际消费金额扣减用户资金,并由银行完成用户资金的划拨。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消费者确认使用服务的指令信息,银行则不会划拨服务额度给商家,能大大降低商家卷走用户支付资金的风险。自上线以来,“安心付”已陆续在杭州拱墅区、滨江区以及余杭区等地进行推广,业务覆盖餐饮、生鲜水果、美容美发、托育等行业。

对于商家来说,稳定的现金流、顾客的信任,也是帮助其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安心付”也给商家吃了一粒“定心丸”。

此外,AI也被业内认为是推动预付式消费数字化监管模式改革的关键。比如杭州拱墅区试点建设预付式消费风险研判预警系统,并在全市推广运行。系统累计接入企业200余万家,6.7万家涉预付式消费企业纳入AI大模型风险监测,预警风险企业3108家,落实属地线下核查2375家,提前干预处置299家,有效遏制该领域涉稳问题高发趋势。

如今,原本菲澳健身房所在地方已经换成“YCHL”健身房,又开始了新一轮预付式消费的宣传活动。“这个健身房有我们会员的信息,还打电话来宣传他们的新健身房预售优惠活动。”梦梦看着手中9万元的私教课程合同感觉很讽刺,也再也不敢相信这样充满诱惑的预售优惠了。

南方+记者 周中雨

编辑 马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