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以“聚焦能源转型,共铸生态未来”为主题的中阿企业家大会能源合作论坛在海南举行。来自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各界的代表围绕能源产业链多元化、绿色技术创新、区域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绘中阿能源合作新蓝图。
深化战略协同 构建立体合作格局
与会嘉宾指出,中阿能源合作历经从传统油气贸易向全产业链延伸的转型升级,正向“油气+”模式纵深拓展。“目前我们的资产电力项目大概78个吉瓦,其中37个吉瓦是新能源。对于氢能规划,我们沙特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绿氢项目,用绿氢转绿氨每年120万吨的绿氨产能,储能5.5个吉瓦,其中50%的项目都是跟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做的。”沙特国际电力和水务公司中国区首席技术官董寅中介绍,除此之外,该公司与中国企业合作的沙特红海综合智慧能源项目,通过400兆瓦光伏与1.3吉瓦时储能技术结合,实现全球最大离网式清洁能源供应。“在技术方面,我们今年三月份正式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涵盖了如海水淡化等所有的基础产业链,我们想建立一个研发技术的合作平台,用我们的市场、项目推动技术创新,以此推动新能源的转型。”董寅中说。
“毛里塔尼亚是目前少数几个拥有专门针对绿色氢能立法的国家之一,这个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发利用我们的能源资源。”毛里塔尼亚投资促进署副署长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透露,该国正推进85吉瓦绿色氢能项目,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打造新能源出口枢纽。“在化石燃料的生产消费当中,使用碳捕捉还有储存技术控制碳排放将会增强全球实现碳中和的能力。”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经济部主任阿卜杜勒·法塔赫·丹迪强调,阿拉伯国家正通过可再生能源装机扩容等路径实现油气产业低碳化转型,沙特、阿联酋等国规划到2030年将清洁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至50%。
驱动发展 突破转型瓶颈
面对全球能源转型挑战,技术创新成为破局关键。“2019年,TCL中环全球首发210大尺寸硅片,光伏从此进入大尺寸化时代。据市场数据,210硅片的推出实现了光电转化效率提升1.08%,生产制造效率增益80.5%,度电成本降低6.8%。”TCL中环高级副总裁王少剑指出,210技术的推广不仅是单一产品的创新,更是对于整个光伏产业生态的重构。在推出210硅片后,TCL中环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共同成立了600W+、7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致力于建设、完善并推动210mm完整产业链生态发展,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实现降本提效。据悉,7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的成员企业数量已由成立之初的39家,发展到如今的超100家,联盟企业共同构建起210完整的产业生态,开创了光伏行业产业链协同创新之先河。海南省发改委副主任李璐介绍,海南昌江全球首个小堆核电项目实现“核能+海水淡化+城市供热”多场景应用,为热带岛屿国家提供可复制方案。
链博会作为中阿能源合作的重要平台,促成多项技术转化。中展集团董事长林舜杰透露,第二届链博会期间沙特咨询公司帮助河南安彩高科落地玻璃厂项目,破解中东投资“最后一公里”难题。中石化、中石油等中国能源巨头和美孚、英国BP等跨国企业同台亮相,从智慧能源站海上风电与油气协同开发、低碳炼化和碳捕捉技术各个角度生动诠释传统能源企业的绿色转型实践和全球能源价值的深度融合;力拓集团携手中国博士、小鹏全方位展示,全方位呈现智能汽车上中下游供应链的态势,为产业链的低碳发展注入动能。“由此可见国内外汽车产业链的企业,都在积极致力于转型为生态企业,通过整合各方的资源,不断地和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林舜杰说。
开辟合作新局 共绘生态图景
针对发展中国家转型困境,也门工贸部副部长拉希德·哈泽布呼吁建立国际能源援助机制,帮助这些国家建立基础设施,完成清洁能源转化,同时增加对这些国家的投资,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把这些国家打造成以光伏文明的国家,并给他们新技术让他们完成更大的发展。
毛里塔尼亚代表提出“渐进式转型”方案,在开发4200吉瓦风光资源的同时,分阶段利用百亿立方米低碳天然气保障能源安全。阿拉伯国家联盟数据显示,全球南方国家清洁能源投资缺口预计2030年将达2万亿美元。与会企业建议中阿双方通过碳市场互通等机制破解融资难题。同时,论坛达成多项共识:中阿将共建联合研发中心,重点攻关各项技术瓶颈;推动成立阿拉伯能源组织,构建涵盖传统能源低碳化与新能源开发的新型合作框架;海南自贸港与中东自贸区试点“碳标签互认”,探索建立区域绿色贸易走廊等。
正如论坛主持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所言,中阿正从能源供需“单向道”转向技术、标准、资本“立体桥”,为全球南方国家探索出一条兼顾发展权与环境权的转型道路。这种扎根务实合作、着眼文明互鉴的能源合作新模式,正在重塑能源可持续发展新图景。
南方+记者 黄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