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大道|奔向“科研自由”,侨乡诚邀顶尖人才共创未来

南方+

最近,江门出了一个“大招”:出台力度空前的政策,吸引顶尖人才落户侨乡实现“科研自由”——

科学家带项目落地江门,最高资助1亿元;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科研项目,给予8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科技领军人才安心留在侨乡“搞事业”,最高可获120万元购房补贴……

江门双碳实验室。 受访者供图

一系列干货十足的亮点,都出自这一份政策文件——《江门市引进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资助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在“百万英才汇南粤”的浪潮中,江门招才引智的政策加码、诚意拉满,向天下英才发出共创未来的侨都邀约。

《细则》明确,“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科学家,带创新创业项目来江门开展重点科研项目攻关的,根据创新创业项目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考量,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性资助。

除了科学家,《细则》还明确了多项颇具吸引力的政策,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对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科研项目,江门将给予8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对省级科技领军人才科研项目,江门将给予60万元科研经费资助。

从金额看,江门对优秀人才的资助力度明显超出以往。特别是科学家最高有望拿到1亿元的综合性资助,招揽诚意甚至可以比肩一线城市。可以说,此番江门敢于开出不逊于大湾区发达城市的“高价”招揽科学家,本身就释放出“千金买马骨”的强烈信号。

当然,对于顶尖人才来说,选择在哪里“搞事业”,资助金额也许并非最关键的考虑因素,市场、资源、机制等因素有时候反而更重要。尤其是顶尖人才普遍在意的发展空间,直接关系到事业的“天花板”。

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位于江门台山的生产车间。 南方+记者董有逸 摄

这恰恰也是江门的优势所在。作为广东制造大市,江门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扎实,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可为顶尖人才施展才能提供广阔的舞台。

就在前几天,侨乡出台新政布局“9+4”现代服务业体系,打造珠江口西岸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9个细分领域成为重点发展方向,包括科技服务、工业设计服务、软件信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现代物流服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绿色低碳服务等——这些都是顶尖人才常见的就业方向。

图为省科学院江门产研院的最新科研成果。 南方+记者董有逸 摄

再回到《细则》本身,江门在政策设计上的考量也很精准——无论是科学家还是科技领军人才,想拿到江门的巨额资助,都要满足一个前提条件:项目、技术具有产业化前景,能够加快推动江门实施“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和“人才倍增”等六大工程。

例如,《细则》要求,科学家要拿到资助,“必须带产业化项目落地”,且项目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项目核心技术能够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或以国际国内领先创新技术推动江门“科技引领”工程快速向前。

此外,江门将根据创新创业项目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标准包括但不限于项目与江门产业发展的契合度,项目的投资额、预期产值,项目核心技术的先进性,项目的研发投入强度和形成成果的预期数量,项目在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的作用。

当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与人才就业方向高度匹配,一个结论便显而易见:在侨乡,顶尖人才干事创业大有可为。

江门中心城区。 南方+记者杨兴乐 摄

除了乐业,还有安居。为了让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安心留在侨乡,江门此番出台了诚意十足的购房补贴政策,给予各类人才20万元-120万元的购房补贴,受惠群体包括入选广东省重大人才引进工程的顶尖人才、入选广东省重大人才引进工程的杰出人才和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科技创新、创业和金融领军人才等。

购房补贴的发放方式,也凸显了江门招才引智的“长期主义”思维:120万元最高购房补贴分三年发放,首年40%,后两年各30%,且要求领取补贴后全职工作满3年、持有房产超5年。

与其说这是一种“硬约束”,不如说江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留下更多顶尖人才在侨乡创业,与城市共成长,分享城市发展红利。

当然,要让顶尖人才安心留在侨乡“搞事业”,光靠单一维度的人才政策还不够。着眼于此,江门“9+4”现代服务业体系也重点聚焦生活性服务业,特别是在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体育服务等4个领域,提出了不少令人期待的新举措。

也就是说,未来江门会有更多资源投放到与老百姓相关的事情上,包括生育补贴、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某种意义上,这些领域正是顶尖人才最关注的城市配套,也是让他们能够在侨乡安心干事创业的保障。

而在制度环境上,《细则》在政策设计上也同样给足“情绪价值”。例如,对科技领军人才的科研经费资助实行“包干制”,兼顾了“科研自由”和项目实效;人才认定打破学科壁垒,将金融人才、青年人才等群体也纳入科技领军人才序列;把人才定价权交给了市场,能拿到江门企业百万以上年薪的才是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科技领军人才……

图为北新嘉宝莉的研发实验室。 南方+记者董有逸 摄

从购房补贴,到打破人才认定学科壁垒,再到实行“包干制”,一切的着眼点都是给顶尖人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迈向高质量发展,江门正以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呼唤优秀人才,共同奔赴美好未来。

评论员:董有逸

编辑 钟惠琳
校对 吴荆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