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记者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河区分局(天河区林业局)获悉,针对天河区“三山翠环”森林步道项目,多方开展联合踏勘,标志着项目从规划设计向实质建设阶段的关键迈进。
建设40公里城市绿色廊道
据悉,天河区40公里森林步道因贯通火炉山、龙眼洞、凤凰山三山,被外界称为“三山翠环”。为保障高质量施工建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天河区分局(天河区林业局)组织项目代建方、监理方、设计方、施工方等参建方组成联合工作组,利用5天时间,对项目现场开展实地踏勘和研讨,聚焦以人为本、生态保护、工程规划与施工落地等关键环节,为项目全周期科学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天河区三山翠环项目作为区域绿美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旨在通过山体连通、绿道串联与景观提升,打造集生态保育、休闲游憩于一体的城市绿色廊道。此次联合踏勘标志着项目从规划设计向实质建设阶段的关键迈进,后续森林步道各参建方将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稳步推进项目落地,力争将40公里三山翠环打造成绿美天河生态建设的标杆范例,为天河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生态优先,功能融合
全程实地勘察,工作组锚定自然本底与建设需求,深入天河区三山翠环规划区域,针对山体地形、植被分布、水文条件等自然要素展开全线详细踏勘和调研。过程中,设计团队结合现场地貌特点,对步道走向、景观节点布局等方案进行实地校准;施工方同步勘查地质条件,评估土石方工程、生态护坡等施工难点;建设及监理方则着重对环保措施可行性、安全作业条件进行现场核验,多方围绕“生态优先、功能融合”原则形成多项优化共识。
在开展全线路踏勘过程中,多方凝聚建设合力,及时研讨论证,围绕“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开发强度”“优化施工时序减少环境扰动”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设计方提出“微改造”理念,通过小规模地形整理与本土植物复种,最小化人工干预;施工方拟采用“分段施工、动态复绿”模式,确保工程推进与生态修复同步进行;监理方强调建立全流程环境监测机制,对扬尘、噪音等实施实时管控。经充分研讨,各方明确了“精准设计—规范施工—严格监理”的协同工作机制。
南方+记者 郭苏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