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是香港复活节小长假首日。
当日上午7时,一辆厢式货车从中山市五桂山脚下的养殖基地出发,经由深中通道,一个半小时后,1200多斤鲜活的脆肉鲩被顺利送达位于深圳罗湖的谭厨中山传家菜总店。
当日,谭厨中山传家菜在深圳各区的6家门店陆续迎来客流高峰。
在深业上城店,餐厅全天接待顾客超过200围台,翻台率超过400%。其中,超过95%的顾客都点了脆肉鲩相关菜品。“香茅焗脆鱼腩”“沙姜焗脆鲩鱼片”等原创菜品,几乎是每桌“必点菜”。
在端上消费者餐桌之前,这些脆肉鲩已经经历了鱼塘“辟谷”瘦身一个月、“喝”山泉水“集中健身”一个月。泥腥味被去除,肉质更加低脂爽脆,这些微妙变化成为消费者愿意买单的关键。
2009年在深圳创立以来,谭厨聚焦中山菜这条赛道,传承融合创新理念,打造出多款脆肉鲩原创招牌菜,被消费者誉为深圳市场上中山脆肉鲩的“天花板”。与脆肉鲩一同“出圈”的,还有石岐乳鸽、小榄菊花、神湾菠萝等经典中山菜。
谭厨创始人谭子滔身上也有了多重身份,他是执掌餐厅运营管理的“老板”,是培养年轻厨师的老师,也是推广中山菜的“大使”。
一条脆肉鲩,已游过珠江口。百年“中山菜”,正通过深中通道,走向大湾区。
“过江之鲩”的“必修课”
早上5时,晨光熹微。中山市小榄镇东升脆肉鲩产业园内,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港升进出口有限公司(下称“港升”)的鱼塘边马达声响起,2名工人跳上厢式货车,将一批出塘的脆肉鲩运往五桂山。45分钟后,车辆开进五桂山脚下的养殖基地。
基地的大棚下,一个个长12米、宽2.5米的蓄养池并列排开,进水管不间断向池内注入清水,多余的水则通过排水口流出,池内的水始终清澈见底,几十条脆肉鲩在池内悠闲游弋。
脆肉鲩运送至谭厨位于深圳的门店之前,需先在五桂山进行吊水“瘦身”。图为五桂山山泉水养殖基地所在地。南方+ 李姗恒 摄
“‘吊水’,是一条优质的脆肉鲩上市前的‘必修课’。”港升总经理梁志红介绍,谭厨是港升目前深圳市场的重要客户之一,每年采购量达到15万斤。按照要求,脆肉鲩体重达到9至11斤规格后,会在鱼塘中“吊水”一个月左右,其间不喂食,完成第一阶段“瘦身”;此后,鱼会被转运到五桂山养殖基地,采用山泉水继续“吊水”大约一个月,最终才能达到供货标准。
基地厂长开洋介绍,注入水池的是山上引流下来的山泉水,采取“流水养殖”,是为了确保水池中水质始终保持最佳。大多数淡水鱼类喜欢弱碱性水体,而五桂山山泉水呈弱酸性,且水质纯净,富含矿物质。这种“反习性”的水环境,可以让脆肉鲩加快新陈代谢,产生“健身”效果。在山泉水中禁食“吊养”,降低了微生物对鱼的污染,矿物质增强鱼的体质,消化系统得到净化,消耗多余的脂肪。一个月期间,脆肉鲩的体重会下降15%—25%,这个过程中,鱼肉中的泥腥味得到消除,肉质得到改善,变得更加紧实爽脆。
一个月前在基地“吊水”的一批脆肉鲩已经符合上市标准。8时左右,工人们装车完毕再次启程,将约500斤鲜活脆肉鲩运往深圳。
“以前走南沙大桥送货,到达深圳大约需要2个半小时。深中通道通车之后,车程缩短了一半,1小时20分钟就到了。”不到10时,鱼车已经到达谭厨中山传家菜罗湖店,工人们将鱼转入餐厅鱼池中暂养。未来两天内,这些新鲜的食材将分批送到谭厨6家门店,变身各式菜品端上消费者餐桌。
下午5时,谭厨中山传家菜深业上城店迎来晚市时间,客人陆续进店。深圳顾客吴哲(化名)和朋友一起到店里晚餐小聚,他点了一道“沙姜焗脆鲩鱼片”。“沙姜香味很浓,鱼片爽脆Q弹,用干焗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这道菜的味道和口感都很别致。”他评价道。
谭子滔与正在用餐的顾客交流。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脆肉鲩高分菜品不止一道。品尝“香茅焗脆鱼腩”之后,大众点评平台网友安妮评价道,“菜品十分精致,味道确实很好,鱼腩口感香脆有嚼劲,完全没有淡水鱼的土腥味,香茅的清香注入灵魂。”
在谭厨中山传家菜的主菜单上,以脆肉鲩为食材的菜品占比达到16%。其中,“沙姜焗脆鲩鱼片”“香茅焗脆鱼腩”“姜䓤炒脆肉鲩片”等成为网上评论“顶流”,线下消费“爆款”。
20次试验,才能端出一份“传家菜”
中山脆肉鲩今天在深圳的“火爆”,在十几年前的深圳,还不可想象。
谭子滔是土生土长的中山人,15岁便入行做餐饮,18岁经营餐饮大排档,后来在一家中山知名酒楼工作了15年,一路从学徒做到出品总监。2009年,他在深圳启动了自主创业,聚焦中山菜,主推石岐乳鸽和脆鲩鱼两大传统食材,创立了“谭厨小菜”。这也是中山菜品类首次进入深圳餐饮业市场。
“绝大部分消费者对传统鱼肉菜肴的印象是鲜嫩爽滑,肉质爽脆的中山脆肉鲩,完全颠覆了消费者的印象。深圳是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要让如此数量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接受这个陌生事物,难度可想而知。”谭子滔回忆,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谭厨初创时,在深圳市场主打石岐乳鸽和脆鲩鱼两大食材,可谓十分冒险。深圳本土就有传统名菜光明乳鸽,是深圳三大特产之一。中山石岐乳鸽虽有百年历史,但隔着珠江口,在深圳的知名度却十分有限。脆肉鲩当时在深圳餐饮市场上还鲜有踪迹,加上其独特口感,接受度也非常低。谭厨小菜的经营之路一度十分艰难。
既要当主厨,又要当老板。谭子滔自己也面临身份转型。在创业之初的几年,他在经营管理和产品创新上花了大功夫。围绕餐厅定位,他做了很多思考和探索,最终锁定了中山菜这条精准赛道。他在传承经典中山菜式的同时,也积极以烹饪技法创新打造原创菜。
以“香茅焗脆鱼腩”为例,中山人吃脆肉鲩的经典吃法是鱼片火锅等,谭子滔则尝试用东南亚菜中常用的香茅为佐料,用干焗的做法激发出香味,为爽脆鲜香的鱼腩注入了新的灵魂。
谭厨中山传家菜推出的创新菜“香茅焗脆鱼腩”。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谭子滔表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坚持用“笨方法”做“试验”。每道新菜品他都要反复优化,亲自试吃20次以上,最终才会登上餐厅菜单,与消费者见面。正是这样一次次精益求精的摸索,让谭厨端出了一盘盘征服深圳消费者味蕾的中山菜。
2015年11月,谭子滔受邀登上央视节目《中国味道——寻找传家菜》,用一道“茯苓中山乳鸽”创新菜征服了现场十余名餐饮业界知名美食家和企业家,谭厨的中山乳鸽在深圳市场一时声名大振,慕名前来品尝的顾客络绎不绝。
2017年,谭子滔对品牌进行全面升级,对菜品全面优化提升,打出了中山传家菜的品类概念。“谭厨——中山传家菜”逐渐成为深圳市场上一面闪亮的“中山招牌”。
“中山传家菜,其中有两层重要内涵:一个是强调对中山菜传统技艺的代际传承,一个是强调对中山深厚餐饮文化底蕴的创新发扬。”谭子滔坦言,在深圳创业16年,自己实际上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通过传承和创新,推广地道中山菜。自己做餐饮,始终有一个未变的情怀,就是将中山菜推广到更广阔的世界。如今,这才只是迈出了第一步。
推动“中山菜”飘香全国
4月18日,中山市在孙文西路步行街举行香山古城商户签约暨招商推介会。当天签约的22家优质商户中,包括3家老字号及非遗美食、7家特色餐饮、10家文化体验等。谭厨中山传家菜,成为孙文西路步行街改造后签约入驻的首批商户之一。
“从小逛着孙文西路长大,这次回来不仅是为了开店,更希望为家乡的餐饮文化传承尽一份力。深中通道通车即将满一周年,推广中山菜品牌正当其时。”再次回到家乡,谭子滔感到兴奋。他表示,目前,虽然深圳市场中山菜品类餐饮门店数量在增加,但纵观珠江口两岸,中山菜餐饮门店品质仍参差不齐,品牌影响力和品类知名度还不高。
目前,在深圳市场上主打中山菜的餐厅门店数量与湘菜、顺德菜、客家菜等餐厅门店数量仍差距较大。
根据大众点评平台公开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截至今年4月20日,深圳的在营粤菜馆数量已超过10000家,其中顺德菜1279家、潮汕菜馆5155家、客家菜馆2970家。其他省份餐饮品牌门店数量也不容小觑,川菜馆有5449家,湘菜馆则多达5711家。
而大众点评平台显示,在深圳主打脆肉鲩、石岐乳鸽等中山菜式的餐厅门店仅约100家。根据谭子滔的调研,数据则更为保守,包括谭厨中山传家菜系列门店在内,明确主打“中山菜”的餐厅门店,整个深圳不超过50家。
“餐厅门店的数量,直接决定着整个中山菜品类和品牌的势能。扩大餐厅经营规模,就是扩大中山菜影响力的重要一步。”谭子滔介绍,谭厨中山传家菜在深圳的第7家门店已经选址福田星河COCOPARK,目前已经启动装修,计划今年7月将正式开业。谭厨中山“001号”店签约后,也将尽快推进选址、装修等工作。
“一只石岐鸽,是中山菜的象征,承载着中山餐饮文化的根脉。希望石岐乳鸽未来能够飞向湾区,中山菜能够飘香全国。”谭子滔说,他将此番谭厨回归中山视为自己的二次创业。按照目标,中山系列门店将聚焦石岐乳鸽特色菜,打造“小而美”的连锁品牌,并从中山向大湾区拓展。在未来5到10年的时间内,计划在大湾区打造100家门店,在全国打造500家门店。
谭厨中山传家菜在华强北中航城店入口处,鱼缸内展示鲜活中山脆肉鲩。 南方+ 李姗恒 摄
近年来,谭子滔身上的角色也越来越多,除了餐厅老板,他还担任中山菜主厨培训师,为传承发扬地道中山菜培养年轻力量,同时义务当起中山菜的宣传推广大使。
2015年开始,他组织举办“谭厨中山美食行”活动,带领深港游客走进中山品美食,截至目前活动已举办23期。2016年,他将小榄菊花引入深圳,举办了深圳首届千人菊花宴,至今已举办8届。2024年,他又举办了深圳首届中山神湾菠萝宴。深圳市民对中山美食的印象,在持续加深。
“希望更多人参与到中山菜的宣传推广中来。”谭子滔建议,打造“中山菜”品牌,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发挥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延展中山菜的文化内涵,统筹名厨、名店、名菜等资源,共同打造富有文化“含金量”的中山餐饮品牌。
【记者手记】
让创新成为“中山菜”不变的味道
佐入小榄菊花瓣,一盘炒饭花香四溢;用土茯苓粉秘制调料腌制,一只生炸乳鸽有了另一番风味;一层香茅打底干焗,为爽脆鲜香的脆肉鱼腩注入新的灵魂……
在谭厨吃完一顿饭,很多深港顾客总会对一些新颖的菜式念念不忘,即便是地地道道的老中山人,也会对“中山菜”有新的认知。“强烈推荐!”成为回头客的统一评语。
这些来自市场的肯定背后,是一次次融合创新的实验。
谭子滔介绍,在不断优化生炸乳鸽菜品风味的过程中,除了对食材精挑细选,他还在烹制厨具、烹饪技法上花心思、下功夫。为了烹制出口感更加鲜嫩多汁的生炸乳鸽,他总结出腌制、飞水、风干、淋油、生炸等标准流程。在腌料配置上,谭子滔创新使用土茯苓粉秘制调料,将妙龄乳鸽腌制3小时。借鉴粤菜烤乳猪的制作工艺,他又参与研发自制了“风干机”——利用热风将鸽子表皮快速吹干,锁住肉中的水分,让乳鸽的口感和风味得到新的提升。
这些厨具和烹饪技法上的创新,让人不禁回想起这道标志性的中山菜诞生的故事。100年前,中山华侨从美国带回“白羽王鸽”和“贺姆鸽”,在饲养过程中与本地鸽配对杂交,后又与日本“钦麻鸽”、澳大利亚“澳洲地鸽”等杂交,逐步培育出了“石岐鸽”。此后,中山厨师对烹制方法不断创新,引入电炸炉等西式厨具,不断优化烹制流程,最终创制出了外酥里嫩、鲜香多汁的新菜式——生炸乳鸽。
一道生炸乳鸽,汇聚了“中山菜”的融合创新基因。经历百年传承发展,今天,融合创新仍是“中山菜”最诱人的味道,也将是中山美食打造区域品牌的重要动力。
作为一座城市最重要的文化标签,中山美食也在以融合创新的方式嵌入城市空间。
百年“中山菜”、中山“老字号”美食回归中山百年历史街区,在城市里立起“可食用”的文化新地标,让“中山菜”守住文化根脉,让游客在“舌尖体验”中达到“情感共鸣”。
同时,当“石岐乳鸽”飞上深港食客的菜单,小榄菊花攀上盒马货架走出销售新链路,中山脆肉鲩游上大湾区消费者的餐桌,“中山味道”也走向更广阔天地,成为世界读懂中山的重要文化符号。
工人将鲜活脆肉鲩装车,运往深圳谭厨中山传家菜各门店。 南方+ 李姗恒 摄
【数读】
【深圳】
1、大众点评发布的2024年“必吃榜”中,深圳上榜商户数达79家,为全国上榜餐厅数量排名第六的城市。
2、根据美团、大众点评联合发布的“2024黑珍珠餐厅指南”美食榜,深圳有17家餐厅上榜,新增上榜餐厅数量位居中国内地城市榜首。
3、赢商网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共新开220家餐饮品牌首店,占比全业态首店数量的48%。
【中山】
1、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出品的《“黄金内湾”新型消费调研报告(2024)》,61.8%的受访者将品尝美食,作为前往中山消费的首要目的。
2、2025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4.3亿元,限上餐饮同比增长9.1%。
3、深中通道开通后,2024年下半年全社会餐饮业增速环比上半年增长41%。
4、大众点评发布的2024年“必吃榜”中,中山上榜的餐饮商户数达到18家。
5、“小红书”数据显示,“中山美食”话题浏览量达4亿,讨论量148万;“中山美食探店”浏览量2426.4万,讨论量10.2万。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何伟楠
采写:南方+记者 何伟楠 林雨萱
摄影:李姗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