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领跑广州,海珠做对了什么?

南方+

4月27日,海珠“一季报”出炉。

自去年迈过3000亿大关,GDP增速接连两年领跑全市后,2025年一季度,海珠又交出“硬核”答卷:

地区生产总值797.59亿元,以5.0%的GDP增速连续12个季度领跑;固定资产投资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均居广州前列……

近年来,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海珠仍能以5%的增速前进,实属不易。更为难得的是,在高质量发展的“长跑”中,海珠不仅有速度,更有耐力:增速位居前列已保持了多个季度。

一季度经济数据影响市场预期、投资信心,往往被认为是全年经济周期的“风向标”。“开门红”不仅反映出海珠经济的巨大潜力,更能看出海珠“何惧山高水远,我自向前行”的定力和信心。

  1  

观察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不仅要看经济增长之“量”,更要看发展之“质”、转型之“效”。

看发展之“质”,海珠“稳”字当头,经济有韧性。

一方面,海珠主动筹谋,提早多元化布局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风险,让产业体系更具韧性;一方面,海珠深度开发内需市场,深挖消费潜力,提前布局占先机。

作为海珠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2025年一季度,海珠区数字经济依旧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1—2月(错月数据),全区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7%。规上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4.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四上”企业营收增长33.3%。

更为重要的是,海珠坚持“两条腿走路”,既扬起“数智产业看海珠”的风帆,也厚植“传统产业谋新篇”的沃土。

2025年一季度,海珠规模以上工业不变价增加值同比增长3.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多个行业产值甚至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市场对海珠工业的发展前景给出了积极反馈——一季度,工业投资达到205.3%的高速增长。数实融合也让海珠经济运行更稳健、成效更明显,呈现在数据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0%。

作为今年经济重头戏,海珠提振消费也开了个好头。

海珠商圈不断“上新”,全面加速推进广州塔—琶洲商圈等规划编制和广州塔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2025年一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03亿元,增长8.5%,新能源汽车(21.8%)等领域销售额均实现高速增长。

看转型之“效”,海珠“向新”而进,增长有动能。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海珠未雨绸缪,未来产业抢先机。

比如推进全域产业空间建设,让产业不“留白”,依托海珠湿地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环湿地创芯价值圈,谋篇布局泛半导体产业,已累计落地14家芯片企业。

“Hello,CHENZHI C1!”今年,海珠新引进的辰至半导体补足国产高端车规芯片稀缺版图:该企业在广州首次实现车规级中央域控制芯片流片并成功点亮,预计下半年实现量产。

又如海珠以应用场景为切口,助力未来产业落子布局——

全省首个区级低空综合服务中心、谋划琶洲港澳码头枢纽型垂直起降场项目、海珠区中医医院医疗物资运输项目实现常态化运行……海珠在低空经济领域蓄势待发;

头戴多模态脑机AI头环,无需动手或开口,就能控制轮椅的移动……海珠加快脑机接口落地应用,“读心术”“隔空移物”的科幻故事已然不远。

不论是数字经济稳固坚挺还是都市工业加速崛起,种种成绩折射出的是海珠多年蓄力,牢牢抓住拼经济这一主线,提升抵御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给海珠经济发展增底气,让经济发展稳得住、稳得好。

  2  

“协助我们民营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在海珠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海珠区某小微企业负责人的体验颇具观察意义:不用预约、不用取号、即收即审,241份不动产抵押登记案件当日一次性办结。

这样的极致体验,来自海珠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服务机制,背后则是海珠不断推进的自我革新。

比如,政府自身的“数字化再造”——

海珠落地了共21个“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推进算法、游戏产业等领域105项政策在“穗政通”平台全流程网上集中申办,政务服务“效能指数”和“满意指数”连续两年在广州排名第一。

“海珠提供了‘全周期、全链条、全维度’的‘保姆式’等服务,通过政策解读、申报辅导、资源对接等方式配备专门的跟进部门,帮助企业顺利申请各项政策补贴,减少申报过程中的沟通和政策理解障碍。”崔澎说道。

再比如,按市场规律办事——

别的城市招商是约人,海珠是“扫楼”,而且是常态化地扫楼扫园、开展暖企服务。蚂蚁集团能落地,关键就是该区在一次日常扫楼中发现的招商线索,海珠区主动靠前服务,推动了蚂蚁集团落户。

不久前,蚂蚁集团正式在海珠安了家。

“蚂蚁与海珠双向奔赴,新公司从动念到落子,仅用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这受益于海珠区独具特色的‘海珠合伙人’制度,也充分展现了海珠区只争朝夕的效率。”蚂蚁集团相关负责人曾这样“点赞”海珠招商引资的效率之高。

“点赞”的背后,是海珠与众不同的“价值招商”。

近年来,海珠区围绕优结构、补短板深化项目招引,树牢“招商即落地、落地即贡献”理念,在补齐产业链条、提升存量规模、培育“根”总部上发力,一季度落地项目53个、预计达产营收超40亿元,新增企业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0%。

当其他区域还在拼税收优惠时,海珠早已通透:“内卷式”竞争不是长久之计,帮企业找订单、找合作、找场景才能共赢。从去年底至今,海珠已经以不同形式举办了多场企业供需对接会。

企业纷纷落户是对海珠最好的回应。一季度,海珠新登记从事IAB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NEM行业(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数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大江奔涌千帆竞,海上明珠立潮头。在海珠,一个更具张力、更富想象的高质量发展叙事正磅礴展开。

南方+记者 吴雨伦

编辑 余妍玲
校对 叶枫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