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遇到大雨便泥泞积水的路段,如今变得平坦开阔,成为了村民往来的放心路;村内篮球赛旁边原本陡峭湿滑的小斜坡经过加固修缮,也消除了群众出行的安全隐患。
今年来,电白区水东街道彭村村将乡村道路修补工程纳入村级重点工作清单,凝聚党群合力,大力解决乡村道路遗留问题。随着修补工程稳步推进,村内多处路段通行条件大幅提升,获得了群众的赞许。
乡村道路修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彭村村积极探索建立“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道路建设。
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成立道路修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组长,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同时,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针对性确定道路修补路段和方案。
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申报乡村道路建设项目,同时加强与企业、外出乡亲的沟通联系,号召企业家、在外能人为道路建设捐资出力。
值得一提的是,借着道路修补的机会,当地强化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并适度优化乡村规划布局,力促乡村更加生态宜居。道路修补完成以后,当地还成立了村级道路养护队,定期对村内道路进行巡查和维护,以及时发现通行隐患,确保道路长期保持良好通行状态。
南方+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赖金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