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农业知识产权,华南农业大学激活农产品身上的“隐形财富”

南方农村报

大米、茶叶、菜心……这些寻常的农产品,其实都与“农业知识产权”相关。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围绕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华南农业大学带你认识农产品身上的“隐形财富”。

农业知识产权为何重要?

农业知识产权又称涉农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对其在农业领域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涵盖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涉农专利、涉农商标、涉农著作权、涉农商业秘密、涉外农业知识产权等。

为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年印制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

进入新发展阶段,农业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农业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参与农业国际竞争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建设农业知识产权强国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迫切需要。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华南农业大学发挥农业特色高校优势,提升农业知识产权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勇担农业知识产权强国重任。

借产权之力,助农兴农

为响应国家建设需要,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华南农业大学持续推进农业知识产权产学研建设,坚持助农兴农,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发展。2016年,学校成立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全国农林院校首家校级知识产权研究机构。中心以人文与法学学院农业知识产权团队师生为基础,聚合来自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广州)分中心、学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二级学院的农业知识产权人才和专家顾问。

2019年,学校联合广东省种子协会共同发起成立面向大湾区的现代种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动对接学校科研团队,每年完成十余件农业专利报告,2024年底,学校品种权授权数量位居全国农林高校第二,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2024年1月,学校承担完成《合水粉葛地理标志品牌管理办法》《高明三洲黑鹅地理标志品牌管理办法》并公布实施,与同期完成的“高明美食”“高明食材”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地理标志品牌建设规划相联动,为高明地理标志经济发展打造了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5年2月,学校起草《广州市南沙区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及申报指南的种业部分并正式发布,推动南沙对种业的支持范围和力度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为国家级广州(南沙)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提供了智力支持。

2025年3月,学校作为“早巨荔1号(仙桃荔)”的品种权人,授权提起的侵害植物新品种权诉讼案被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列为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作为创新成果在中国种子大会进行广泛宣传。

华南农业大学早巨荔1号(仙桃荔)

华南农业大学早巨荔1号(仙桃荔)

多维宣导,织密创新保护网

为提升农业知识产权服务社会能力,华南农业大学多维度开展农业知识产权宣导,织密农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网。

校内开展大国“三农”A系列全校公选课《农业知识产权》,以及《植物品种DUS测试技术》《种子法律法规与植物新品种保护》等农学、法学专业的本硕课程,为学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获评国家一流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做出积极贡献。成立教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为教职工提供农业知识产权相关咨询服务,维护学校教职工合法权益。

近年来,学校参与开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种业振兴调研工作,完成作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颁布的岭南特色植物种属标准研制数十项。结合“世界知识产权日”“世界生物多样性日”等节点,组织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农业企业、律师事务所开展农业知识产权讲座、竞赛、培训等,提高对植物新品种权、地理标志、种质资源等的认识。

学校组织召开第十三届全国农业知识产权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知识产权高峰论坛等多场专业研讨会,汇集全国农业知识产权领域代表,以植物新品种、地理标志为中心,共同探索农业知识产权发展路径。坚持以植物新品种权为支撑打好种业翻身仗,助力发展以农业专利为支撑的创新型经济、以农业商标为支撑的品牌经济、以地理标志为支撑的特色经济,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肖婉琦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