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劳动铸就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白云区总工会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州分社联合推出“劳模榜样·白云力量”风采展示系列报道,聚焦白云区10位荣获全国、省、市劳动模范称号及“五一劳动奖章”的先进人物。
他们之中,有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的匠心工匠,有勇攀技术高峰的创新先锋,有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奉献者……尽管岗位不同、故事各异,但他们以平凡的双手创造不平凡的成就,用汗水和智慧诠释了“劳动最光荣”的时代强音。
即日起,南方+推出《劳模榜样·白云力量——向白云区优秀劳模代表致敬》系列报道,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属于白云的辉煌篇章,敬请垂注!
陈建军:“创新之胶”粘合中国制造崛起之路|劳模榜样 白云力量
在中国密封胶行业的发展历程中,陈建军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作为广州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白云科技”)科技发展部经理,深耕行业近20年,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行业领军者,带领团队突破多项“卡脖子”技术,填补国内密封胶领域空白,助力中国密封胶品牌走向世界舞台。
他的故事,是科技报国的缩影,更是民族工业崛起的生动注脚。
攻坚克难
创新开发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
陈建军是江西人,2003年,他从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毕业一年,来到广州民营科技园,成为白云科技的一名技术员。
作为中国最早、实力最强的硅酮密封胶生产企业,白云科技自1992年推出首支国产硅酮密封胶SS601起,便开启了民族品牌的崛起之路。
陈建军入职后,从研发工程师做起,凭借“啃硬骨头”的钻研精神,逐步成长为技术领军者。如今,他已是国内知名的胶粘剂专业人才,相继获评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劳动模范等。
作为研发主管,陈建军带领团队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开拓了加成型有机硅、聚氨酯、环氧、硅烷改性聚醚等一系列引领行业发展的密封胶新产品,先后完成10多项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攻克新能源汽车、5G通信、装配式建筑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
2014年,针对装配式建筑对高性能密封胶的迫切需求,陈建军创新性地开发出位移能力高达50LM的高粘结性低模量硅烷改性聚醚防水密封胶,完美解决了当时国内密封胶产品对混凝土基材耐水粘接性和抗污性不佳等行业难题,填补国内装配式建筑用密封胶行业的空白。该产品不仅打破国外品牌垄断,更推动行业向绿色化、高性能化升级,相关技术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5亿元。
这项成果的创新攻关,起步于2011年。陈建军解释说,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的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拼装建筑的接缝需要大量的密封胶进行防水密封,由于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板块位移更大,只有低模量、高弹性、高位移能力的密封胶,才能适应建筑因温度、地质沉降、地震等所导致的位移变化。
但在当时,装配式建筑用密封胶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陈建军带领技术研发团队攻坚克难,历时近3年时间,终于成功。
如今,该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以优良的耐候性、位移能力、粘接性受到了市场的高度肯定,广泛应用在国内外数百个大型装配式建筑工程,如全国最大的装配式建筑公共住房项目——深圳的长圳保障房项目、全国最高的装配式建筑项目——珠海国维中央广场等。
再攀高峰
致力研发更多性能高端产品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跨越产品难关之后,陈建军带领团队,围绕生产工艺和设备上的重难点问题展开新一轮的攻克。
陈建军表示,由于硅烷改性聚醚胶对水汽敏感度高,智能连续化生产的工艺过程却很短,如何在短时间内脱除水分并实现原料的快速混合等,是工艺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得益于公司拥有硅酮密封胶连续化生产线的开发经验,陈建军带领研发团队反复试验,历经重重难关,最终攻克了年产2万吨硅烷改性聚醚胶智能连续化生产工艺的关键课题,实现了规模生产。2017年,白云科技被住房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对于我们研发创新人员来说,劳模精神重点在于要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争创一流,解决行业难点痛点问题,努力实现国产替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陈建军说。
回顾20多年的职业生涯,陈建军获授权发明专利93件(含美国发明专利1件),发表论文54篇(含SCI论文3篇),主导和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10项。此外,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荣获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研发创新其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能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我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陈建军谈道,其实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都要用到胶粘剂的产品,但部分领域的胶粘剂目前还是采用进口。作为胶粘剂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他看来,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通过自主研发性能高端的产品,应用到各个行业中,争取在不远的未来取代进口产品。
统筹:黄楚旋 谭超
撰文:李嘉益
视频拍摄:李嘉益
视频剪辑:程钰琳
海报设计:招凤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