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决策层审时度势,再度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表述进行了优化。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四句话当中有哪些关键性优化调整?
南方+房产频道的读者可能注意到了,这高度凝练的四句话当中,第一句“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自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后,已成为中央统筹房地产行业转型的核心政策框架,并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持续深化,配套政策从制度设计到技术路径逐步落地,标志着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第二句“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作为明确政策表述,首次出现在2024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此前中央文件多用“改善性住房需求”“多样化住房需求”等表述,但政策方向一脉相承。可见,中央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整逻辑清晰:从“适应供求变化”到“满足改善性需求”,最终明确“高品质供给”路径,体现政策从宏观指导到具体落地的深化过程。当前房地产市场已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阶段,居民住房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中央此时提出“高品质供给”,旨在通过优化供给结构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市民期望开发商能向市场提供真正的好房子。 南方+ 冯善书 拍摄
第三句“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是中央在“去库存”与“保民生”双重目标下推出的创新政策,其提法源于2024年5月保交房会议,配套央行再贷款等工具,旨在通过政府介入加速市场出清,同时推动房地产向“住有所居”转型。这一政策既是短期稳市场举措,也是构建新发展模式的长期制度安排。
第四句“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与去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表述相比,明显有了新变化。这反映去年四季度以来,稳楼市各项政策显效,房地产市场持续向着止跌回稳的方向迈进。基于对“市场持续向好”的科学研判,国家审时度势地优化了上述表述。
新变化对房地产开发有何实质影响?
理清了政策优化调整的逻辑脉络,有读者可能又要问,开发商的关注焦点是卖房,而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买房,到底这四句话,会对接下来的楼市交易行情产生什么实际影响呢?
好,那笔者就分别从开发商和购房者的不同角度,为南方+房产频道的读者们简单分析一下,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首先,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第一句话“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将意味着“开发策略转变”。这个笔者以前在南方产业观栏目分析过很多,大家有空可以登陆南方+房产频道回顾一下以前的文章。众所周知,过去开发商所依赖“的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模式在新形势下已无力为继,新发展模式强调“人房地钱”联动,实质上就是要求开发商根据人口变化和需求匹配供给结构,不能人为造成“产能过剩”,这样既浪费资源,又恶化市场竞争,还会给金融系统带来风险。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其实就明确提出了“以人口变化确定住房需求”,这意味着开发商需更精准地定位目标客群,避免盲目扩张。
懂产业经济的人都知道,“开发策略转变”的直接结果,就是推动“产品定位升级”,引导行业向“高质量、新科技、好服务”转型。这意味着,开发商以后需加大绿色建筑、智能社区、适老化设计等高品质住房的供给。住建部此前在《关于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推广智能建造,要求开发商在技术、材料、设计等方面投入更多资源。
与此同时,市场风险也会大大降低。新模式通过完善土地出让制度、金融监管、财税改革等配套措施,构建长效机制,降低市场波动风险。例如,央行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为开发商提供了新的资金退出渠道,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
第二句话“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将引导开发商聚焦当前市场需求出现的结构性机会。
随着居民住房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高品质的“好房子”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企业家自己拨算盘也能搞得明白,高品质住房通常具有更高的溢价空间。最近,广州等一线城市核心区的网红盘、销冠盘,无不是打着绿色、智能、健康、舒适的“好房子”或“新一代住宅”的概念,从而获得更高的售价和更快的去化速度的。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高品质住房项目不仅更能吸引购房者的关注,而且有助于提升开发商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以广州鹏瑞为代表的一批开发商一直在坚持做高品质的“好房子”。 南方+ 冯善书 拍摄
第三句话“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政策的深层逻辑本来是要通过收购存量房,帮助房企回笼资金、缓解债务压力,减少“保交房”风险。为构建房地产新模式打下基础,同时,政府直接下场收购,可以释放“托底”信号,提振购房者信心,促进市场供需平衡。
根据第三方机构观察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0余座城市出台存量房收购细则,但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定价难题。政府需平衡“去库存”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收购价通常低于市场价10%~20%;二是可持续性。需配套财税、土地政策,避免“政府兜底”引发道德风险。
不过,我们读完第四句话“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就会发现,在国家和地方一系列稳市场政策落地生效后,去年下半年以来楼市持续向好趋势,开发商卖房的压力逐步缓解,自然也就失去了以“收购价”卖给政府的积极性。这充分说明,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最符合各方的利益。政府不用直接下场兜底,是大好事。
对购房者有哪些实际影响?
首先,不管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还是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又或者是优化存量购房政策,对购房者来说,都意味着将来的选择更多了。新模式推动“市场+保障”双轨制发展,购房者既可以选择商品房,也可以选择保障性住房。而且,与构建新发展模式相配套的土地、金融、财税等一系列新政策落地后,开发商的拿地和税费成本降低了,利好也会传导给购房者,从而降低买房的成本。
开发商回归健康发展,才能继续给市场提供更多好房子。 南方+ 冯善书 拍摄
当然,从人民群众不断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需要来看,更值得关注的是“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
因为,只有高品质住房供给增加了,购房者才可以真正享受到更优质的居住环境。例如,绿色建筑、智能社区等高品质住房项目,通常具有更好的采光、通风、隔音等性能。前几天,住建部发文要求重点整治“噪味渗”,也是引导开发商要多提供“好房子。”南方+房产频道接下来还准备策划推出一组系列调查报道,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和广泛采集业主真实声音,帮助大家了解一下,到底哪些开发商是真正经得起现实检验的高品质住房提供商(欢迎持续关注南方+房产频道“好房新居”栏目)。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容积率新规大大提高了新房的得房率,使得“好房子”在助推整个市场持续向好发展当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此外,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还有助于满足购房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适老化设计、智能家居等高品质住房项目,可以更好地满足特定购房群体的需求。
在“新老”两代住宅标准的迭代升级过程中,许多老百姓也发现了,从资产保值的角度来讲,好房子明显具有更大优势。退一步来讲,在房地产市场波动的情况下,高品质住房项目也更能抵御市场风险,并为购房者提供更稳定的资产保障。有了这个核心基础,市民才能在城市里安居乐业,为社会经济和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南方+记者 冯善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