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率先试点聘任港澳人士担任仲裁员以来,历经五年探索实践,迎来全新突破。
4月24日,港籍律师赵志鹏首次以首席仲裁员身份成功审结一起涉多人劳动争议案件。该案的圆满办结,不仅验证南沙区港澳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的专业能力与法律素养,标志着港澳同胞正以更深程度和更广维度融入湾区法治建设进程,为构建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能。
“第一次当主审,深感职责重大,既要严格把控审理程序,精准适用法律条文,又要兼顾双方诉求,生怕哪里考虑不周。我内心一直在打鼓,但好在南沙的同事给力,最终顺利结案。”赵志鹏在庭后分享体会。
同为首批港澳仲裁员的谢嘉乐律师,是本次案审的合议庭成员,他坦言:“在南沙的工作经历,让我切身感受到粤港两地之间劳动法律实务的差异,受益匪浅。”
他们认为,港澳人士参与内地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具有双重意义:既能促进三地法律实务交流,消除认知差异;又能将内地劳动争议化解经验带回香港,帮助港商更好地了解南沙区法治环境的优越性,增强投资信心。
勇当大湾区法治建设“破冰者”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吸引了众多港澳人士“北上”南沙,进驻广东自贸试验区最大的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鉴于粤港澳三地在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争议处理机制方面存在差别,南沙便率先“破冰”,成为全国首个聘任港澳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的试点地区。
《南沙方案》发布后,南沙区人社局创新建立“大湾区调解员+港澳仲裁员”全流程参调参审模式,让港澳同胞成为国家法律工作的执行者和监督者。自此,南沙法治建设也驶入了“快车道”。
近年来,南沙区人社局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基础上,还不断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目前,南沙区已联合海南省、琴澳深合区、佛山市、东莞市、中山市等地,搭建起开放共享的劳动争议仲裁区域合作平台,有效提升了跨区域劳动争议化解质效。
港商感慨“客是故乡来”
当前,南沙共有10名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年均参审劳动争议100余件,不仅稳定了港澳人士在内地投资创业就业的信心,更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治理的一体化、规范化、法治化进程。
港资企业镇泰(中国)工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得知南沙区聘任我们香港的同胞参与内地劳动争议仲裁,倍感振奋!不仅让港人在湾区法治建设中发挥专业价值,更让我感受到‘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港人通过在南沙参与司法实践,能在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兼顾香港商业习惯与内地法规,使争议解决更高效、更公正。这种制度创新,既增强港澳同胞的归属感,也让我们对南沙投资环境更加信任。南沙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推动规则衔接,让我们更有信心、经营更踏实。”
下一步,南沙区人社局将持续贯彻落实《南沙方案》,加强和完善相关工作举措,助力港澳同胞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局。
南方+记者 吴冠霖
通讯员 南人社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