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广东首批AI+名单:2200亿元产业规模背后的竞争力|珠三角观察

珠三角观察
+订阅

4月鹏城,AI江湖风云起,各路“高手”汇南粤。

4月24至26日,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于深圳福田会展中心启幕。优必选、逐际动力等“广东军团”,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等杭州“小龙”……当 AI 界的各路英才和形态各异的机器人们汇聚广东,AI 粤军将亮出怎样的实力?

近期,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首批50个人工智能终端产品、行业大模型、应用解决方案名单,揭开了广东AI实力的冰山一角

名单上的13个智能终端产品、8个行业大模型、29个应用解决方案,都是从各地市层层筛选而出,成为广东在人工智能赛道上加速奔跑的实力见证。

名单之上,广东AI上演“跨界魔法术”,从传统猪舍到精密手术台,从街头交通信号灯到幽深矿山巷道,从微观显微镜视野到普通快递分拣线,悄然推动着各行业的深刻变革。

名单之外,广东 AI 产业实力同样亮眼:2024年,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2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数量领跑全国。

透过这份名单,广东 AI 的独特竞争力逐渐清晰—— 广深 “双核” 领航,多城协同补位,构筑起差异化的超级协作体在此,不拼重复赛道,而致力于打磨“人无我有”的硬实力不逐通用大模型之风,而专注于细分领域的精耕细作

作为国内工业体系最完备的省份之一,广东凭借涵盖40个工业大类的深厚积累,持续为AI垂直赛道注入养分,于全球AI版图上开辟一条独具岭南特色的发展之路。

产业地理:

广深“双核”领航,多城“特长生”协同突围

在AI赛道上,广东各城尽显独特“能力项”。

从数量上来看,在广东首批人工智能成果名单中,广深 “双子星” 以42项入选项目占据“C位”,组成广东人工智能发展的“双引擎”,与佛山、珠海等城市的 “独门绝技” 交织成一幅差异化协同的创新图景。

广深“双子星”,在AI领域各自绽放光芒——

广州作为 “场景魔法师”,依托高校与政企协同优势,以24个入选项目深耕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打造垂直大模型与解决方案矩阵。金域医学精准诊断、博依特优化生产、国交润万预测交通,全方位释放创新应用活力。

深圳化身 “技术创新达人”,凭借15个入选项目聚焦智能终端与底层技术。这座 “硬件制造基因” 深厚的城市,以 “硬件 + 算法” 驱动全链条突破,从芯片研发到大模型构建,再到自动驾驶探索,快速将技术转化为脑机鼠标、无人机等爆款产品,领跑智能硬件赛道。

佛山、珠海、东莞、惠州争当单科状元,在细分领域悄然突围——

佛山以华数重载机器人为代表,为汽车制造装上“钢铁侠机械臂”,用AI给传统制造装上“超级关节”,推动传统工业向“智能工厂”大步迈进;珠海依托横琴独特的区位优势,用琴澳交通一体化大模型优化跨境出行。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恩汉博士认为,从城市分工看,珠三角AI产业已形成梯度协同的产业格局。

“依托于成熟的产业分工体系,珠三角城市群已初步形成‘核心城市主导研发转化、周边制造业城市配套嵌入’的AI产业协同发展格局,既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的‘内卷式’竞争,又可通过产业链上下游联动,进一步放大集群效应。”李恩汉说。

由此可见,广东正以 “差异化竞合” 破局,摒弃 “大而全” 的同质化竞争,走出一条 “一城一长板” 的协同创新之路。

赛道选择:

不卷通用大模型,专攻垂直领域“精且深”

在全国AI大模型的版图中,各地凭借自身优势纷纷崭露头角。

北京依托深厚的科研底蕴与众多头部企业,推出文心一言、抖音豆包等大模型,广泛覆盖智能写作、信息交互等领域;杭州凭借浓厚的互联网创新氛围,DeepSeek在图像生成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为创意产业注入新活力。

在AI大模型的赛道上,广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与致力于广泛通用性的ChatGPT不同,广东的大模型聚焦垂直领域,全力深耕,精准发力解决各行业的实际痛点

此次广东选出的8个行业大模型,无一不紧密围绕广东的产业特色,深度覆盖政务、医疗、教育、安全、文旅、农业、交通等民生与经济细分领域。

制造业领域,24小时在线的AI“老师傅” 精准赋能生产。

广州发布的博依特工艺大模型,作为全球首个制浆造纸行业工艺大模型,深度剖析生产流程并提供优化方案,助力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0%,制造成本降低4%,推动造纸产业向智能化转型。

数据安全领域,全天候值守的 “安全卫士” 筑牢防护屏障。

深圳深信服自研的国内首个网络安全垂直领域大模型 “安全GPT”,在超400家企事业单位的实战应用中,成功抵御数据泄露风险,为信息资产安全保驾护航。

医疗领域,医学检验行业“六边形战士”大模型应运而生。

金域医学依托30余年专业数据积累与服务23000家医疗机构的经验,开发 “域见医言” 医检大模型及智能体 “小域医”,实现检前、检中、检后全流程智能化,提升患者就诊体验。

教育领域,“会批作业的大模型”化身“智慧助教”。

广州像素格物大模型以千亿参数级模型整合理化生实验知识,能答疑解惑、辅助学习、批改答题卡,经实践验证,可帮教师节省30%作业批改时间,有效降低20%教育资源制作成本,显著减轻教学负担。

广东为何能涌现如此多优秀的行业大模型?

训练AI行业大模型,就像喂养一个“吃不饱”的数据“巨兽”,需要源源不断地投喂“数据粮食”。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认为:人工智能要产生更大效益,必须落实到具体行业领域。而广东所发展的行业大模型,依托的正是其在全国具有发展优势的行业领域,如医疗科技、半导体、集成电路和ICT信息技术等与通用语言大模型不同,行业大模型需要的是定制化数据,在获取行业的高质量数据集方面,广东具有显著优势,只有不断提供数据,行业大模型才能持续迭代优化

从制造业良率提升的“攻坚战”,到医疗资源调配的“优化赛”,再到教育效率革新的 “升级局”,广东的大模型扎根行业深处,化身敏锐的“需求捕手”,打通 AI 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通路。

凭借这种务实策略,广东正于全国 AI 大模型版图中勾勒独特坐标,为各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应用场景:

从车间到猪舍,万物皆可智能

如果说AI赋能千行百业是一场变革,那么应用场景就是这场变革中关键的“最后一公里”。

在广东,AI技术的应用广度与深度远超想象。

29个应用解决方案如同“AI+”时代的“超级解题高手”,从生产车间到民生日常,从产业升级到基层治理,用智能科技重新定义着生产和生活。

在制造业领域,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星罗棋布的工业园区与轰鸣运转的生产线,成为AI技术的天然“试炼场”。

在深圳,华汉伟业的iSense检测系统则化身为工业产品的“智能体检医生”,凭借3D视觉成像与AI技术,精准攻克工业检测难题。即使面对低尺度、低对比度的“隐身缺陷”,也能像拿着显微镜一般明察秋毫。

在广州,铝加工智慧安全生产管理、纺织印染生产智能化管控、锂电池生产全工序视觉检测等方案纷纷登场,直击传统制造业高能耗、低效率、安全风险高等痛点,AI替代人工质检、优化生产流程,让传统产业焕发“智”造新生。

在农业领域,深圳数影科技开发的未来猪场生猪智能养殖系统,让传统猪舍搭上“AI快车”。AI摄像头代替人工巡检,大数据算法精准调配饲料,智能耳标成为猪只的“健康管家”,将养猪从传统的“体力活”变为“数据活”。

在民生领域,广州AI +基层治理智慧街镇基础平台、电梯安全与楼宇管理、智能家居等应用,精准解决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广东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丰富,既覆盖新兴产业(如医疗、汽车、半导体等),也涉及传统产业(如纺织业、铝加工、农业养殖)等多领域,这生动体现了广东的产业发展是由市场驱动型的鲜明特征。”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表示,广东是中国工业体系最完备的省份,在联合国产业分类所列41个工业大类中,广东就拥有40个,这一优势在全国来说独一无二,为AI应用解决方案提供了丰沃的“试验田”和落地场景

今年以来,广东发出AI和机器人产业政策“大礼包”。

《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支持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质企业等方面拿出12条硬核举措,为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注入动能。

从轰鸣的车间到智能的猪圈,从精密的生产线到温馨的居民楼,广东正以AI为笔,勾勒出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清晰图景。

这里的AI革命,不是实验室里的参数竞赛,而是赋予钢铁 “思考” 的智慧,让数据迸发 “奔跑” 的动能,让前沿科技的星火,照亮每个人触手可及的未来。

声音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通证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恩汉博士:  

广东企业擅长将AI技术下沉到产业链  

从广东省首批人工智能项目名单中,可以观察到广东人工智能产业正呈现出“垂直深耕、场景驱动”的鲜明趋势。相较于北京、杭州等地聚焦通用大模型的发展路线,广东企业更擅长将AI技术下沉到相关产业链的具体环节,并依托本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厚基础,在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与其他省市相比,广东AI产业的发展路径植根于其特有的产业生态优势。珠三角密集的产业集群不仅为AI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更推动技术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  

此外,广东AI产业发展呈现出“软硬协同”的特征,50项“AI+”成果中,既有深圳华赛睿飞的自主飞行无人机、英伦科技的裸眼3D显示器等硬件创新,也有广州机智云物联网、深圳顺丰等基于产业数据的解决方案,这样的AI技术全链条的渗透能力是其他缺乏完整制造业生态的区域难以复制的。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谢来风:  

广东未来机遇关键在AI垂直领域应用  

广东人工智能成果集中在广深佛莞等制造业大市,这与当地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及产业集群分布紧密相连。在工信部公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这些城市拥有的集群数量较多。

由于人工智能在制造业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且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也依赖于制造业的支撑,因此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地理逻辑。  

通用语言大模型(如ChatGPT、DeepSeek)属于基础研究,功能强大,但还需要跟具体的行业领域相结合。AI在行业里的垂直应用,这才是改造和提升生产力的关键。

未来,广东若想实现经济体量和生产力的更大跃升,关键在于将人工智能成果应用于垂直领域和优势产业。

阅读更多:

DeepSeek爆火后,大湾区的硬核AI实力该出圈了|珠三角观察  

统筹:何山 李卓  

采写/数据整理:刘越亚  

摄影:朱洪波  

制图:文海燕

编辑 文海燕
校对 胡柔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