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蜘蛛网”变身地下“智慧网”!汕尾移动持续推进“三线”整治

南方+

在陆丰甲子镇陆甲大道路段,曾经盘踞在楼宇间的“蜘蛛网”悄然消失,整齐划一的线缆与湛蓝天空相映成趣。“整治后街道清爽多了,台风天也不怕断网漏电!”村民黄女士指着新装的分纤箱感慨道。

这是汕尾移动推进“三线”整治的一个生动缩影。自汕尾启动“百千万工程”“明珠五号”攻坚专项行动以来,汕尾移动累计整治通信线超2000公里,新建管道76公里,排查整治隐患超5200处,完成243个自然村、26个小区改造,为乡村振兴筑牢“数智底座”。

四级联动跑出“加速度”

“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机制是我们破解整治难题的关键。”汕尾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构建起“领导小组-工作专班-突击队-机动队”四级作战体系,同步出台《汕尾移动线路整治流程优化》等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由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在攻坚冲刺阶段每日调度超百人、30余辆工程车投入整治行动,高效落实“三线”整治工作。

在陆丰水墘至博美国道324段,汕尾移动创新“统建共享”模式,不仅节省回迁建管费用200余万元,还大大减少了道路改扩建过程中通信故障的发生。

除了对现有凌乱线缆进行捆扎、对废弃线缆进行拆除、对老旧箱体进行更新固定外,汕尾移动还针对典型镇、典型村、新农村示范村、老旧小区、交通主干道沿线等各类型场景成立了专班进行专项整治,提前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整治任务,成功打造小岛渔村、红海湾南联村、海丰上达村、陆丰碣石浅澳村、陆河田心村、螺溪谷等20余个示范点位。

技术创新啃下“硬骨头”

面对复杂施工环境,汕尾移动创新技术应用频出亮点。

针对陆丰三甲片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密集的居民区,汕尾移动实施“地质攻坚+立体改造”组合策略。“在甲东镇岩石地质段,采用了定向顶管技术,动态调整施工参数5次,夜间错峰施工减少对商户影响。”工程建设负责人介绍,通过“六机并进”作业模式,组建6支施工队伍完成跨区域设备调度,分段攻坚精准施工,经过昼夜奋战圆满完成全量“顶管式”管道贯通。

为破解高铁高速沿线巡检难题,汕尾移动引入无人机巡线系统,单日巡检效率提升3倍;为节省下地成本,汕尾移动通过侧切PE管套管的方式实现光缆无需剪断割接、业务无需中断即可实现跨路光缆下地。

“整治不是终点,而是智慧乡村建设的新起点。”汕尾移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城区小岛渔村的“三线”整治过程中,该公司同步完成了对该村盲点区域的无线通信网络覆盖,进一步助力该村文旅产业发展。

下阶段,汕尾移动将持续深化“三线”整治行动,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以“信息高铁”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绘就“无线美、全域智、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南方+记者 陈欣欣

通讯员 谢茵茵

编辑 彭正子 何雪峰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