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就听说佛山制造的名气,没想到这里的医疗技术同样令人惊叹!”从事外贸的肯尼亚人约瑟夫说。近日,他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绿岛湖院区接受了眼科治疗。
今年3月,佛山市二医院绿岛湖院区试运行启用,周边居民反响热烈。截至4月25日,该院区试运行已经“满月”。
作为佛山提出建设环两江先行区以来首个启用的省、市重点工程,该院的运行情况到底怎样?这是不少市民关心的问题。
该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个月以来,医院整体运行平稳,首期开放的200张床位已经满负荷运转。医院计划,在未来两个月内再增开床位约250张,进一步满足广大佛山居民,尤其是佛山西部居民的就医需求。
佛山市二医院绿岛湖院区试运行已经“满月”。通讯员供图
一期开放的200张床位满负荷运转
佛山市二医院绿岛湖院区总建筑面积约27.31万平方米,具备发展至1800张床位的收治能力,可满足每日1万人次的门诊量。
“相比卫国路院区,绿岛湖院区大得多,就医环境、医疗设备全面升级。”佛山名医、市二医院脊柱外科主任肖隆艺说,绿岛湖院区无论是诊室和病房的环境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试运行首月,该院区遵循“门诊应开尽开、住院应有尽有”原则,开放门诊、住院及急诊服务,共启用了200张床位。
同时,该院坚持“一院两区”的协同发展模式,坚持卫国路院区与绿岛湖院区管理、医疗、教学、科研等一体化管理。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全部由卫国路院区派驻,专家在两个院区之间错峰出诊。
4月初,一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外心跳呼吸骤停超半小时。通讯员供图
连日来,大批佛山市二医院的专家在两个院区之间来回奔走,确保两院区医疗服务同质化,用脚步缩短市民就医的距离。
“以前带小孩到市二检查眼睛,起码要两小时。现在到绿岛院区,停车、检查都不排队,半小时内就搞定了。”禅城区石湾镇居民杨智(化名)说。
此外,通过智慧医疗系统,该院实现了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为患者避免了在不同院区就诊时,可能遇到的痛点和堵点。
据介绍,试运行首月,市二医绿岛湖院区开诊后,两院区日均门诊量、住院量实现增长,绿岛湖院区一期开放的200张床位满负荷运转。
佛山市二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为满足市民的就医需求,计划于5月开设康复医学中心病区、眼科医院6楼病区、胃肠肛肠外科病区+乳腺外科病区、心脏中心病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区、血液净化中心,预计共增加约190张床位。
6月,该院还将开设产科病区、新生儿科病区,预计共增加约55张床位。
心跳呼吸骤停半小时,救回来了!
试运行首月,佛山市二医院绿岛湖院区接连迎来多个“第一次”:第一台ECMO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第一台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助患者重见光明、第一台胃肠镜检查、第一台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第一台骨折手术、第一例术中冰冻……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做这么复杂的手术!”4月1日,市民陈立(化名)右眼视网膜脱离。佛山市二医院绿岛湖院区眼科团队立刻开通绿色救治通道,为他进行视网膜复位手术。从陈立抵达眼科门诊到完成手术,全程不到4个小时,及时挽救了他的视力。
佛山市二医院医生在绿岛湖院区开展手术。通讯员供图
急诊科是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一个月以来,佛山市二医院绿岛湖院区急诊服务24小时开放,配备重症监护单元,依托医院急救经验,确保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及时性,创造了多个生命奇迹。
“心跳停了半小时,我们以为没希望了……”4月初,一名48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外心跳呼吸骤停超半小时。
该院急救团队构建“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全闭环绿色生命救治通道,多学科紧密合作,同时ECMO+IABP+CRRT+呼吸机“四机联动”救治患者。
历经4天的“生死救援”,患者成功撤除ECMO,恢复自主呼吸心跳,转入康复阶段。参与抢救的急诊科副主任古勋清说:“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团队的力量让死神却步。”
类似的“教科书式抢救”在绿岛湖院区频频上演:24小时眼外伤急诊、胸痛卒中绿色通道、多学科联合止血……高效协作的背后,是无数次模拟演练的积淀。“设备先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该院急诊科护士长常雪娟说。
依托国家级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急救中心、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快速救治通道的支撑,以及多学科诊疗团队的紧密合作,佛山市二医院绿岛湖院区已经能够为佛山西部疑难危重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救治服务,成为值得广大市民信赖的医疗后盾。
“历经一个月的砥砺奋进,全体医务人员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满月答卷’。”佛山市二医院有关负责人说。接下来,该院将依托“一院两区”联动,促进绿岛湖院区医疗服务持续提质增效,把绿岛湖院区真正建设成为百万市民“家门口的健康堡垒”。
采写:南方+记者 邱日华
通讯员:黄晓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