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佛山市举行2025年全市知识产权大会暨第三届佛山高价值专利成果转移转化大赛(下称“高转赛”)启动仪式。本届大赛围绕“再造一个新佛山”目标,以“汇聚新动能 助造新佛山”为主题,对组别设置、赛道模式、服务保障等赛事机制进行系统性完善、革新,推动赛事向更高水平、更高效能跃升。
这是佛山连续第三年举办高转赛。此前两届赛事,共推动31个专利项目许可、转让或作价入股,近50个项目转化落地,推动增资、融资和扩产资金近100亿元,成效显著。
举办高转赛是佛山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创新实践之一。当前,佛山已在全国率先实现知识产权强县试点示范全覆盖,专利“含金量”不断提升,去年发明专利授权量13396件,同比增长18.40%。
第三届高转赛正式启动。受访者供图
增设“新型电力装备”等赛道
推动成果从“赛场”走向“市场”
第三届高转赛由佛山市人民政府、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和佛山市人才工作局承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支持举办,佛山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深圳高智量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具体执行。据悉,本届大赛将呈现3大亮点。
组别分层“靶向发力”。大赛在初创组、成长组基础上增设本土组。初创组(高校、科研院所未产业化项目)为“实验室成果”搭建转化桥梁;成长组(市外企业已产业化项目)吸引成熟技术落地佛山;本土组(佛山本地待转化运用项目)破解佛山本地企业专利技术成果“转化难”,盘活专利存量、拉动市场增量。
赛道设计“三产并举”。大赛紧扣佛山产业发展蓝图,拓宽产业赛道,将原来“6+2”产业赛道延伸至新型电力装备、区块链与量子信息等N个前沿领域,形成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兼顾佛山传统优势产业、未来产业的“6+N”赛道体系,全面对接佛山“智造强市”产业版图。
服务生态“全链闭环”。大赛优化项目落地服务,探索建立专利转化运用示范基地选评机制和项目对接服务机制,进一步汇聚平台机构、产业园区、科技金融、专业人才等资源要素,完善“赛前挖掘—赛中培育—赛后落地”的全要素全过程专利转化运用服务生态链,为参赛项目提供“一站式”转化生态支持,让创新成果从“赛场”到“市场”无缝衔接。
值得关注的是,大会现场,佛山还上线了专利转化运用数字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该平台汇聚“赛事中心”“专利市场”“政策智库”“转化服务”等功能模块,为创新主体提供“指尖上”的全周期服务。
今年大赛赛期为4月—12月,分为项目征集、初赛、复赛、决赛、颁奖仪式五个阶段。大赛奖金共计130万元,设金奖3项、银奖6项、铜奖10项,金奖奖金高达15万元,并将评选落地示范项目、最佳合作单位、最佳组织奖等。
发明专利授权增长18.4%
以知识产权工作赋能创新发展
“佛山以大赛为牵引,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专利转化生态体系,探索了一条专利转化运用的新路径。”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副司长杨海燕表示。事实上,高转赛是推动知识产权成果在佛山转化落地、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实践之一。过去一年,佛山纵深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取得了亮眼成果。
在创造方面,佛山累计建成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16个,实现知识产权“培优工程”入库企业503家,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229家。去年,全市专利授权量74985件,其中发明专利13396件,同比增长18.4%;PCT国际专利申请量883件,新申请商标95119件。截至2024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突破6.2万件,有效商标注册量突破70万件。
在转化方面,佛山实施“百链千企”专利产业化推进工程,完成9家高校超5800件专利盘点,445家企业专利产品备案1064件,被认定为专利密集型产品50件,居全省第一。去年,全市专利许可或被许可1960件,专利转让或受让14385件;专利及商标质押融资金额439.21亿元,其中商标质押金额187.88亿元,位列全省第一。
在保护方面,佛山在全国首创“知识产权纠纷调审一体化处理”机制,调解成功率突破50%;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佛山分中心累计服务企业632家次,帮助企业降低应对成本809万元,挽回经济损失3.27亿元。
在服务方面,佛山获批成为全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城市,目前拥有6家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重要网点,布局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36个、商标品牌指导站17个,基本实现公共服务机构全市各区及重点园区全覆盖。
“佛山正紧扣‘知识产权赋能创新发展’主题讲述生动故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高级顾问白光清认为,佛山举办高转赛等经验做法值得国内各城市借鉴。
佛山市副市长文曦表示,接下来,佛山将继续把知识产权工作融入经济发展大局,与产业规划、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等工作有机结合,提升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水平,为佛山产业提质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撰文:华声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