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广东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这背后,离不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支撑。
4月25日,记者在2025年一季度广东省金融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现场了解到,一季度广东金融运行出现了3个新变化、新特点:
一、社会融资结构更加均衡,直接融资比重持续上升。2025年一季度,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万亿元。分融资渠道看,间接融资比重下降,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增加8151亿元,占比为74.9%、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直接融资比重上升,非金融企业债券、股票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增加2816亿元,占比为25.9%、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增加2050亿元,主要是财政政策加力增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力度加大、节奏加快;企业债券增加638亿元,主要是当前企业发债利率相对较低,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选择债券融资。
二、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贷款企稳回升。“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的信贷增速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制造业、大型企业、民营企业贷款也恢复增长,比年初分别增加2556亿元、2631亿元和3337亿元。另外,房地产信贷持续回升。2025年3月末,广东房地产贷款余额7.6万亿元、同比增长0.9%,实现2024年11月以来连续5个月正增长。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962亿元、同比多增679亿元,连续6个月正增长;房地产开发贷款在“金融16条”、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等政策引导下保持增长,比年初增加365亿元。消费信贷有所回暖。3月,个人综合性消费贷款(不含住房贷款)增加218亿元、同比多增179亿元,恢复增长态势。
三、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重点行业利率优惠力度加大。2025年3月,广东省(不含深圳)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85%,同比下降0.48个百分点,比1年期LPR低0.25个百分点。其中,新发放科技贷款利率为2.54%,同比回落0.6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分别为2.46%、2.46%、2.75%,均大幅低于一年期LPR。同期,广东新发行企业债券加权平均利率2.45%,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低于同期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0.40个百分点。
数据还显示,2025年一季度,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1万亿元,占全国增量比重7.2%,其中直接融资增加2816亿元、同比多增794亿元,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为25.9%、同比提升9.1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3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9.3万亿元,同比增长3.9%,比年初增加9239亿元,余额占全国比重为10.9%。本外币存款余额37.3万亿元,同比增长2.6%,比年初增加6744亿元,余额占全国比重为11.9%。
“金融总量保持平稳增长,余额占全国比重与广东经济占全国份额基本一致,增速与同期广东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人行广东省分行调查统计处二级调研员袁中红表示。
南方+记者 唐柳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