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肇庆市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
建设试点城市为抓手,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创新,
在知识产权创造转化、
商标品牌建设、地理标志运用促进等方面
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
经市知识产权局收集整理,
现予发布。
案例摘要
案例一
肇庆市推动知识产权“五大机制”改革创新努力打造全链条保护“生态系统”
近年来,肇庆市从知识产权的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覆盖的角度,持续深化管理、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五大机制综合改革,构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生态系统,创建全省唯一一个全面获批创建知识产权建设强市、强县(综合类及地理标志类)、强园区的城市,在2022年度和2023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中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等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地理标志运用促进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案例二
肇庆市:开展地理标志特色建设促进区域品牌产业高质量发展
肇庆市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地理标志驿站、地理标志强县和地理标志小镇等多层次立体化地理标志特色建设,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深化“百千万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全市新增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增1件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总数达49件,居全省第一。
案例三
怀集县积极打造“怀集味道”区域公用品牌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2024年,怀集县积极推进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地理标志类),精心打造“怀集味道”区域公用品牌,目前已形成了全县优质农业供销产业链,全面带动食品、农副产品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工作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怀集味道”区域公用品牌产业增加值120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案例四
肇庆高新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以数字经济带动区域品牌建设与发展
肇庆高新区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聚焦园区知识产权发展与产业生态紧密结合,构建新能源智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储能、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家居建材等产业链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协同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培训与宣传服务活动,为园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全方位综合服务。
案例五
德庆县:打造地理标志区域品牌,赋能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德庆县积极推进国家地理标志培育工作,以打造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为抓手,助推德庆特色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走市场化、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全县已拥有德庆贡柑、德庆肉桂、德庆巴戟等地理标志商标9个,居全市首位,排全省前列。
案例六
强化“端砚”地理标志保护,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肇庆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端砚市场服务站积极建立“端砚”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机制,为端砚市场提供知识产权服务,提高端砚产品市场竞争力,擦亮“端砚”地理标志品牌。现有端砚企业及作坊2200多家,端砚年产值约8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案例七
高要区深化知识产权强县建设 推动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高要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通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协同发力,强化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高水平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建设取得新成效,区内知识产权创造高质量增长,多个指标均位列全市第一,落地全省首笔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质押融资,有效推动了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案例八
肇庆金利高新区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创新服务举措,赋能商标品牌经济发展
肇庆金利高新区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聚焦金利镇小五金产业商标培育、发展和运用,不断强化商标品牌培育指导服务力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商标品牌知名度,并协助银行推进商标质押融资审查审批、评估等程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有效提升了金利五金商标品牌价值,促进了该镇小五金行业高质量发展。
案例九
封开县:擦亮“封开杏花鸡”地理标志商标品牌 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封开县市场监管局精准发力,聚焦“封开杏花鸡”地理标志品牌,积极引导用标企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强化品牌推广,筑牢地理标志保护屏障,全方位提升商标品牌含金量与市场辨识度,擦亮“封开杏花鸡”地理标志这一金字招牌。2024年杏花鸡综合产值已超20亿元,全产业链辐射封开全县16个镇街、肇庆怀集、德庆及周边广西贺州、梧州等地,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力,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案例十
鼎湖区:地理标志商标赋能“两条鱼”产业发展
鼎湖区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积极强化“文㞧鲤”和“文㞧鲩”地理标志促进运用,产业发展的赋能效果显著,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还促进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推动了区域品牌的建设,并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详细案例
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后
查看案例详细情况
▼
素材来源:知识产权促进科
肇庆市场监管微信编辑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