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静子
24日,有媒体报道互联网大厂小红书决定取消“大小周”制度,并于5月1日起正式执行。消息一出,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首,舆论反应强烈。
取消“大小周”并非“阳光下的新鲜事”。早在2021年,快手就“官宣”退出“大小周”“群聊”。此后,字节跳动、美团优选、得物等纷纷跟进,“反加班”之风渐成势。如今,小红书也“乘风起”,主动对“大小周”说“不”,从制度层面保证员工的周末时间。对此,有不少员工表示:“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小红书正式取消大小周!取消后收入或降低15%,
正如“大小周”制度“出炉”时备受争议一样,其取消也不乏反对声。比如,有员工担心单休时的加班费会取消,总薪资走“下坡路”,这对于背负不小房贷的年轻人来说尤为难接受。再比如,有员工担心工作日会更晚下班,毕竟任务量在那摆着,只得平常多分担一些。可以说,取消“大小周”,几家欢喜几家愁。
既有争议,那就维持加班现状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近期各大厂的动作看:大疆要求员工晚上9点必须下班,美的发布一则“强制18点20分下班”的新规,名创优品提出减轻员工负担相关规定……“反加班”的风愈吹愈劲,为员工“减负”势所必至。要知道,根据边际递减效应,过长的工作时间反而会明显降低人的工作效率,从而造成企业人力资本效能和员工幸福感“双输”的局面。正因此,驶离“内卷圈”才能发现“新蓝海”。
创新是企业发展之本。企业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扩大份额,立于不败之地,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机制的创新,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等赢得市场、赢得未来。而这,显然难以通过高强度的加班实现。相反,轻松自由的工作氛围才是孕育创新“种子”的关键。比如,世界互联网巨头谷歌有一项著名的管理制度——“20%放空时间”,允许员工拿出20%的工作时间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同理,当员工能摆脱疲惫、远离高压、走向舒展时,其创意与灵感或可被充分激发,而这对于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说到底,时代在变,工作形式也要变。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大小周”是扩张年代的产物,其出现有着某种特殊性。而随着市场格局的稳固、用户增速的放缓,当企业“卷时长”不再像以前那样“管用”时,告别“996”、取消“大小周”也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从这个角度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大小周”工作制度的彻底终结。而今天小红书的决定,只是这时代浪潮下的一朵浪花。
当然,从劳动者权益保障角度讲,有关部门也应该多出一份力、多尽一份责。比如,想方设法破解“加班没有加班费”难题、多措并举保证员工的“离线休息权”。总之,只有把员工权益真正维护好,企业和社会才能得到真正长足的健康发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