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清城区深挖自身丰富的农业资源与独特的地理优势,主动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推动农业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开启农业发展的全新篇章。
创新科技惠农路 合作共绘振兴图
4月22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清远分院与清城区供销社社属企业清远市振飞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飞农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依据该协议,双方将在建立科研示范基地、开展技术交流、推进项目申报等方面展开合作,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清远分院与清城区供销社社属企业清远市振飞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通讯员供图。
与此同时,清城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也聘请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相关专家加入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队。双方将在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当天,来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多位专家还分别深入振飞农业位于洲心街道的“鸭稻共生”示范田、育秧中心、托管种植示范点进行调研指导,实地了解振飞农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种植结构调整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专家们对公司今年尝试的‘稻鸭共生’项目进行了专业指导,并提供了优化方案。”振飞农业负责人何飞明介绍,随着公司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品种日益丰富,技术需求也随之剧增。为解决技术难题,去年底他向清城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提出技术支援申请。在人才驿站的积极协调下,振飞农业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清远分院达成合作并完成签约。
“此次签约后,我们科技人员将与企业建立即时对接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将农科院的新品种、新机器引入企业,并根据企业需求灵活实施应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清远分院主任叶秀峰表示,省农科院将建立常态化技术指导机制,定期前往清城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持续强化与企业的沟通协作,针对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专项科研攻关,全力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同时在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与帮助。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清城区始终将人才振兴视为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通过“雁归计划”,借助省职教城13万名师生资源,培育本土农技骨干,引入高校、科研院所力量,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出众多优秀农业企业与乡村振兴人才。同时,以“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企业”的模式,推动科技人才下沉,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切实增加农民收益。
校企共育“新牧人” 智慧养殖创未来
日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与清远市瑶家花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清城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举行校企“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贯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携手推进广东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开发工作。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与清远市瑶家花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清城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举行校企“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通讯员供图。
清远市瑶家花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落户清城区,2024年获评“清城区农业优秀企业”。作为一家集育种、养殖、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企业,其始终专注于广东梅花猪和粤东黑猪的保种、提纯复壮及商业推广,采用自繁自养、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
“希望与广东科贸携手合作,在土猪产业发展领域,针对土猪精准营养、品种选育以及生态养殖的标准化、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清远市瑶家花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宁延表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师资与技术优势显著。双方计划共建地方猪种遗传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梅花猪、粤东黑猪等遗传资源保护,推进种质创新利用,研究土猪精准营养方案,探索生态养殖模式及相关产业技术。
“此次合作,能将学校在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精准营养研究、生态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工作紧密串联起来,有助于填补广东地方猪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方心灵表示,期待双方深化合作,这既能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为学院课题研究提供实践场所与样本,对学校科研发展和学生实践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清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王红介绍,清城区一直以来都把“产学研”合作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为产业升级提供助力。下一步,清城区还将采取挖掘科技企业潜力、提升企业科技含量、推进农技特派员精准服务、加快研发平台建设、用好科技惠企政策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清城农业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撰文:孙运冰 通讯员 黄琳倍 李苑仪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