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看什么?怎么看?

南方+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Very comfortable,man!”

在2025上海车展上,一对外国面孔的参展观众“一眼相中”享界S9,太多功能来不及一一体验,转头就问起了代理权。

4月23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拉开帷幕,近千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超百台新车现场首发,大秀肌肉,每个展台都挤满了不同肤色、不同口音的外国观众。

中国产品受到海外经销商的热捧,背后是中国技术与产业争做全球变革的“定义者”。即便面对全球贸易壁垒等不利因素,仍然能够获得各国消费者的青睐。

“看懂上海车展,就能预判未来五年汽车产业的走向。”如今,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把先发优势转化成产业领先优势。这场盛会,便是有力见证。

 全球瞩目 

车展首日,擦肩而过的“外国面孔”很多。组委会透露,有将近26个国家的经销商来华参加车展,含“外”量满满。

Motorworld是广汽国际在荷兰加勒比地区的合作伙伴,此次也来到了上海车展。其总经理泰瑞克·阿姆贾徳表示,广汽的新车在当地非常受欢迎,2024年实现单季销量增长达772%,创中国品牌区域市场增速新纪录。

泰瑞克·阿姆贾徳指出,中国品牌在越来越多的海外市场抢占份额,“敢于与世界上最好的汽车竞争,在某些维度甚至超过了日本、美国的品牌”。

关税战背景下,在这场全球汽车产业的“风向标”展会,中国汽车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而包括奔驰、奥迪在内的跨国车企高管,也表达了支持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的态度。

“关税不是解决办法,它们阻碍创新,造成虚假竞争。”奥迪首席执行官格诺特·德尔纳说。

“我们需要寻求双赢。”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也表示,希望欧盟找到一个“公平的解决方案”,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欧洲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另一边,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浪潮中,中国汽车正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圈粉”全球。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42万辆,同比增长7.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44.1万辆,同比增长43.9%

在广东,这种增长趋势更为明显。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广东出口机电产品9042.7亿元,增长6.6%。其中电动汽车出口增速高达107.9%

就在车展前夕,比亚迪“深圳号”正式交付启航,这是正在运营中的全球装载量最大的汽车运输船,拥有9200个标准装载车位,也是比亚迪的第4艘专业运输船。

不仅如此,中国车企参与全球发展的路径也更加多元化。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表示,从早期的出口贸易,到如今的海外本地化生产、合资合作,甚至赋能海外合作伙伴,共建产业生态,中国车企正在以更具创新性和合作性的方式走向全球。

 投资“热地” 

本届上海车展规模创新高的背后,还传递出一个特别信号——

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信心十足。

大众、宝马等跨国车企,通过首发本土化产品、公布重磅投资计划等,以“真金白银”投下信任票。

“大众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中国本土创新生态,到2027年将推出20余款纯电及混动车型。”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说。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也透露,2026年起首批国产新世代车型将从沈阳生产基地下线,实现“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中国专属”的全链路本土化。

置身于日新月异的中国市场,“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深入,从听“中国声音”到适配“中国思维”,“花式合作”成为潮流。

就在上海车展开幕前一天,中国第二家外资独资车企尘埃落定。丰田汽车公司与上海签署合作协议,由丰田汽车独资设立的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生产公司落户上海市金山区。

车展上,丰田又宣布了“立全球 更中国”的本地化战略全新升级,还在产品决策权上迈出了关键一步:研发体系让中国工程师“拍板”,这是丰田全球首个非日本区域的研发决策体系

“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主要方向的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汽车产业生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指出,本次上海车展进一步展示了中国汽车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对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01:46

在上海车展,我看到了中国汽车领跑的秘密|产业麻辣烫

 技术“快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海车展不仅有新车看,还能一睹各家人形机器人“车模”的风采。

举手、碰拳、流畅对答,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与机器人“车模”IRON的互动吸睛无数。这是人形机器人IRON的车展首秀,能够控制好碰拳的角度、力度,IRON全身配备的60个可动关节功不可没。

“10年前,新能源汽车还是车展上的新鲜事物,而现在已经成了绝对主力。下一个10年,我想人形机器人也会越来越多地现身车展。”何小鹏说。

从AI电池、具备“AI智能预瞄”功能的底盘,到图灵AI芯片,再到机器人登场,小鹏汽车以AI全维生态按下了智能化竞技“快进键”。这也是中国汽车产品得以全球瞩目的关键。

另一边,辅助驾驶技术也是本届车展的一大看点。不过,不少车企回归理性,更加突出安全和实际体验优化。

比如,广汽与滴滴合作开发的全球首款前装量产具备L4自动驾驶功能的Robotaxi车型在车展亮相。“它应用了广汽全域安全技术,结合滴滴自动驾驶全新一代L4软硬件技术方案,和多维度安全冗余体系。”广汽集团执委会委员、品牌营销领域负责人黄永强表示,该车计划今年四季度量产下线,明年会逐步在广州和北京的部分区域进行示范运营。

来自广东的另一家车企比亚迪也“大秀肌肉”,多款搭载天神之眼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登台。华为则发布了新一代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乾崑ADS 4,并有望今年具备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商用能力。

车展之前,市面上已有超过20家车企陆续推出智能化相关技术、超过30款智能化的汽车新产品涌入市场;在车展大舞台上,智能化的激战拉开战线,技术比拼、生态博弈也延伸到了产业链上下游。

更多的供应链企业从幕后走向台前。此次上海车展,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展出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规模和数量较上届呈显著增长,博世、均胜电子、德赛西威等囊括智能化技术业务的世界百强汽车供应商悉数参展,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地平线、黑芝麻、小马智行等中国企业竞相亮相。

一场盛会,规模新高,不是偶然,而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这背后体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活力四射,也体现了中国汽车产业创新的能力,更是我国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成果。

可以预见,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赋能下,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全面领跑全球。

撰文:话题研究员 魏泓泉 郭小戈 辜继漫

摄影:南方+记者 王俊涛

策划:郭小戈 张西陆 丁晓然

编辑 李珩丹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