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spider漫”,而是“super漫”
“漫”看快评时事热点
当短视频“倍速”解说文本
一页一述说的“大部头”,是否还有价值?
当人工智能“瞬时”给出参考答案
阅读积淀下的“深度求索”是否还有意义?
当人文科学又一次被质疑“无用”
我们是否仍笃信“最是书香能致远”?
2025年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
今年的主题其实给出了答案——
“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
不得不承认
在“万事问AI”的当下
再晦涩的文章也能让你“读个明白”
再“难啃”的书籍也能被你轻松“拿捏”
再不懂文学创作的“小白”也能秒变“写手”
问题是
AI虽可“先行”,但不能“独行”。
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
变的是载体,而非读书这个“内核”
即使置身AI时代
读书也不应该成为“奢侈品”
而阅读与AI也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
用好AI亦可赋能阅读
让阅读走进“书”适圈
不再是一件“苦差事”
坚持阅读,自有收获
正如有学人所指出的:
其实你在网上能够唤出来的
是“已知”,而不是“未知”
对新问题的发现、对新知识的获取
始终还是产生于阅读和思考
(文字来源:南方日报,原作者:静子)
绘图/制图:郜曈
文案:冯颖妍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