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消息,自2024年11月起,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依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在大鹏新区重点区域启动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试点,通过使用鸟类智慧监测探头、鸣声记录装置、蝴蝶智慧监测设备、雷达相机、海底视频监控探头、红外相机等智慧监测设备,对重点物种类群开展实时动态连续监测。
这些科技利器观测到了哪些物种?让我们一同来了解!
①森林中的隐秘精灵:豹猫
豹猫俗称“铜钱猫”,因淡褐色皮毛上镶嵌着类似古代铜钱的黑色斑点而得名。它的体型和家猫相近,但显得更加修长和矫健,其嘴比家猫宽大,嘴角线条刚毅,眼神中透露出警觉和野性,是名副其实的“夜行刺客”。豹猫身披云纹斑驳的迷彩服,通过尿液标记划分自己的活动范围,这种行为不仅是对自身安全的保护,也是对其他潜在入侵者的警告。作为华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上层物种,豹猫的稳定存在也证明了大鹏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②湿地的蓝宝石:白胸翡翠
白胸翡翠,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翠羽的鲜艳主要源于结构色,即羽毛表面的显微物理结构对光线所起的折射、干涉等作用形成的靓丽颜色。白胸翡翠对水质、鱼类资源、河岸林带的要求严苛,监测设备多次记录到白胸翡翠的身影,标志着监测区域水生生态系统良好。
③山溪间的神秘隐士:香港瘰螈
香港瘰螈栖息于水质清澈、水流缓慢的山溪及其周边的潮湿环境。它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以水生昆虫、小型螺类等为食。在繁殖季节,雄性香港瘰螈会展现出独特的求偶行为,它们摆动着尾巴,向雌性传递爱意的信号。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香港瘰螈对维持山溪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④花丛中的舞者:青斑蝶
青斑蝶,其翅膀呈黑褐色,上面布满了如同繁星般的青白色斑点,因此得名。青斑蝶常寻找夹竹桃科的寄主植物,在这些植物上产卵,完成生命的延续。夹竹桃科的植物多含有毒性,青斑蝶幼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适应了这类植物,不仅以其为食,还将植物中的毒素积累在体内,从而使自身也带有毒性,成为了自然界中巧妙利用防御机制的典范,让许多捕食者望而却步。
⑤珊瑚礁里的璀璨点缀:镜斑蝴蝶鱼
镜斑蝴蝶鱼,因其体侧那如璀璨明珠般醒目的圆形黑斑而得名。它们穿梭于珊瑚丛间,用它小巧的嘴巴精准啄食着藻类和小型无脊椎动物,通过独特的摆动频率和鱼鳍姿态,巧妙地在复杂的珊瑚礁结构中寻找栖息之所,向同类传达领地信息。作为珊瑚礁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镜斑蝴蝶鱼的活跃,反映出珊瑚礁生态环境的健康。
整理:郑伊灵
来源:爱大鹏、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