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阅”伦教!14位校长联袂荐书,哪本是你的心动之选?

南方+

最是书香能致远。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南方+伦教频道倾情打造【校长为你荐好书】特别企划,汇聚伦教14位深耕教育一线的资深专家,以书为媒开启一场跨年龄的阅读对话。

从启迪童心的童话绘本到滋养青春的小说巨著,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教育指南到启迪人生的文化经典,校长们精心挑选的书单如同打开多维世界的密钥。

在这场书香盛宴中,校长天团们不仅分享珍藏书单,更以阅读札记(荐读语)呈现独到见解——既有温暖心灵的故事荟萃,也有助力成长的实用指南,更有蕴含智慧的人生哲思。

让我们跟随校长们的导读脉络,共赴一场思维共振的阅读之旅,在纸页翻动间感受思想拔节的力量。

校长们推荐的好书,你Pick哪一本?(排名不分先后)(可多选) 01 涂广荐读《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02 刘小丰荐读《刻意练习》 03 杨涵伟荐读《我去故宫看国宝》系列丛书+《传习录》 04 傅文芳荐读《月亮与六便士》 05 吴凡荐读《教育的情调》 06 郭丽华荐读《孩子,为你自己读书》 07 何小祥荐读《心理营养》 08 卢志佳荐读《平凡的世界》 09 林庆河荐读《人是如何学习的》 10 卢少珊荐读《运动改造大脑》 11 李淑铭荐读《中国人的家风》 12 何桂云荐读《万物简史(少儿彩绘版)》 13 何启亮荐读《敦煌灵犬》 14 陈水绎荐读《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前景与启示》 提交

01 推荐书目:《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荐读人:汇贤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 涂广

荐书语:解锁教育新范式,赋能个性化与终身成长。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当下,未来学校可以让“个性化学习”与“终身学习”成为主流。未来的教育,不再是“标准化培养”,应该让“每个学习者都是独特的知识建构者”。

未来学校,应该是“终身学习者的充电站”。从儿童阶段的“游戏化知识探索”,到职场人士的“微认证学习体系”,再到老年群体的“经验再转化平台”,书中构建的“学习护照”制度能够打破年龄壁垒,使知识更新成为贯穿人生的自然过程。

作为教育决策者,本书提供的“个性化学习指数评估工具”和“终身学习信用银行”等实操方案,能帮助学校打通校内外学习壁垒。对家长而言,书中“家庭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策略,更是引导孩子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指南针。

在不确定的未来,《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不仅是一本预见教育趋势的前瞻之作,更是一份助力每个人成为“终身学习者”的行动地图。

《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

02 推荐书目:《刻意练习》

荐读人:周君令中学校长  刘小丰

荐书语:本书是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和罗伯特·普尔博士合作的成果,前者是心理学家,后者是科学作家,他们历时10年研究,写作5年。通过多年对许多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进行研究,总结出“刻意练习”法则。

本书系统介绍了刻意练习的概念,阐述了刻意练习的科学性,通过案例详细介绍了刻意练习法则。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学习到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如何运用刻意练习,并深刻体会导师指引、明确目标、走出舒适区、专注投入、及时反馈和坚定动机等刻意练习的核心要素。总之,世界上根本没有天才,也没有谁天生就有坚强的意志力。天才出自勤奋,这句话只说了一半,刻意练习肯定是刻苦练习,但不仅仅是刻苦练习,走向成功的过程必定是漫长而艰苦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刻意练习针对每一个有梦想、不甘于平庸的人,刻意练习,成就卓越。

《刻意练习》

03 推荐书目:《我去故宫看国宝》系列丛书+《传习录》

荐读人:翁祐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 杨涵伟

荐书语:《我去故宫看国宝》是一套优秀的科普读物,成年人及儿童都适合阅读,尤其适合小学部学生。

书中系统地介绍了故宫博物院众多的国宝级文物,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物的丰富多样和独特魅力。采用绘本的形式,以精美的图画和简洁易懂的文字相结合,将国宝的故事娓娓道来,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通过介绍国宝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该书将帮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我去故宫看国宝》

对于初中学生,推荐书目《传习录》。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记录了王阳明心学思想,文字简洁明了,多为对话形式,易于理解。它展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适合作为初中生接触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帮助他们培养对经典的兴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书中“知行合一”等思想可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结合,引导学生将知识学习与实际行动相统一,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其哲学思考也能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相结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校可组织“传习录读书分享会”,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开展“知行合一”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将书中思想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传习录》

04 推荐书目:《月亮与六便士》(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著)

荐读人:伦教培教小学校长  傅文芳

荐书语:《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探讨理想与现实、精神追求与世俗羁绊的经典之作。小说以画家斯特里克兰德为原型,讲述了他抛弃安稳生活、穷尽一生追寻艺术真谛的故事。毛姆用冷峻而深刻的笔触,叩问人性的矛盾与生命的价值:当“六便士”代表世俗的苟且,“月亮”则象征崇高的理想,如何选择方能不负此生?

推荐此书,旨在引导师生与家长共同思考人生的多元意义:学生可从中感悟坚持热爱的勇气,学会在纷扰中倾听内心的声音;教师可反思教育中个性与共性的平衡,激发对学生潜能与创造力的尊重;家长则能通过共读与孩子探讨“成功”的定义,理解支持其独特成长路径的重要性。

此书以文学的力量打破思维定式,鼓励读者在“低头捡六便士”时不忘“仰望心中月亮”,为构建包容、奋进的“书香伦教”注入哲思与活力。

《月亮与六便士》

05 推荐书目:《教育的情调》(马克斯·范梅南 著)

荐读人:伦教小学校长  吴凡

荐书语:这部教育经典不是刻板的操作手册,而是一盏照亮教育者心灵的明灯。作者以现象学的哲思为经纬,用150余个教育现场的真实切片,编织出一幅“以生命成全生命”的育人图景。

其中,书中三个维度尤为引人深思:

一是“凝视的深度”——当学生打翻墨水瓶时,范梅南看到的不是狼藉,而是孩子颤抖指尖传递的羞愧;当少女反复擦拭黑板,他读出了青春期特有的存在焦虑。这种“教育学之眼”启示我们: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始于对儿童世界保持敬畏的凝视。

二是“时机的智慧”——书中“递外套”的经典案例揭示:教师为咳嗽学生披衣的动作若迟三秒,便从关怀沦为说教素材。这恰与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东方智慧遥相呼应,诠释教育时机的艺术。

三是“存在的诗意”——作者将课堂比作“悬挂星空的帐篷”,提醒我们:当知识传授与生命体验共振时,三角函数公式里也能照见宇宙的壮美。这种诗性思维,正是破解工具理性桎梏的密钥。

教育的情调,是清晨走廊里师生相遇时的会心一笑,是作业本上超越批改符号的情感密码,更是教育者在不确定中坚守的确定——那就是对生命的虔诚。让我们共读此书,在书香中修炼教育的眼神、雕琢教育的时机、酿造教育的诗意,让校园真正成为“生命与生命彼此温柔相待”的春天。

《教育的情调》

06 推荐书目:《孩子,为你自己读书》

荐读人:北海小学校长 郭丽华

荐书语:本书以生动案例和浅显语言阐释“读书为自我成长赋能”的理念,契合学校“读学行”三结合书香特色。

书中通过名人励志故事和情景对话,引导孩子树立“主动学习、终身阅读”的意识,如“读书是点亮人生灯塔”等章节,能有效唤醒学生内在驱动力。同时,书中专设“家庭共读指南”板块,指导家长通过亲子阅读日记、家庭读书会等形式营造书香氛围,与学校“家校携手促阅读”的实践经验高度契合。

书中还融入“21天阅读习惯养成计划”,呼应学校“阅读存折”等过程性评价机制,可助力家庭将阅读行动转化为持续成长力。此书语言通俗易懂,故事贴近生活,适合小学生自主阅读及家长伴读,是提升家庭阅读品质的优质载体。

《孩子,为你自己读书》

07 推荐书目:《心理营养》

荐读人:羊额何显朝纪念小学校长 何小祥

荐书语:林文采博士的《心理营养》如同一把钥匙,能帮助家长打开科学育儿的大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注入心灵养分。

当下,许多家长困惑于如何与孩子建立深度联结,如何应对孩子情绪波动、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林文采博士用“心理营养”这一生动比喻,将孩子成长所需的五大心理需求——“安全感、肯定与赞美、接纳、重视、模范指引”,转化为可操作的养育智慧。

书中通过大量案例和场景分析,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给予孩子充分的情感滋养,培养孩子的自信、责任感和抗挫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终身发展的基石。

这本书不仅传递了科学的心理学理念,更提供了一套简单有效的实践方法。例如,当孩子因挫折而退缩时,家长可以通过“无条件接纳”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当孩子陷入自我怀疑时,“肯定的语言”能唤醒他们的内在力量。

这些方法既能缓解育儿焦虑,又能让家庭教育更从容、更有温度。教育是家校共育的事业,而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家长的育儿指南,让我们共同为孩子播撒爱与智慧的种子,助力他们成长为内心丰盈、人格健全的追梦人。

《心理营养》

08 推荐书目:《平凡的世界》(路遥 著)

荐读人:培教小学奋扬学校副校长卢志佳

荐书语:《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扎根中国乡土、展现平凡人奋斗史诗的现实主义巨著。书中通过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成长历程,深刻诠释了“奋斗改变命运”的核心命题。

在当下教育语境中,此书对师生家长具有三重启示:其一,以坚韧精神回应时代挑战,书中人物面对贫困、挫折仍保持尊严与理想的姿态,恰是当代青少年亟需的生命教育范本;其二,多维度的社会图景为跨学科学习提供鲜活素材,历史变迁、城乡关系、伦理抉择等议题可联动语文、思政、社会学课程;其三,家庭代际共读时,父母能透过田福军等改革者的形象,与子女探讨责任担当的当代价值。此书语言质朴却直抵人心,适合初中以上群体深度阅读,建议结合乡村振兴主题开展读书沙龙,让经典照进现实。

《平凡的世界》

09 推荐书目:《人是如何学习的》

荐读人:伦教荔村小学校长  林庆河

荐书语:路无止境,学不停止!学习,是人类进步永恒的主题。人,从出生开始就在不断地学习。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进阶自己。那么,人到底是如何学习的?怎么学习才能充分发挥潜能从而学得更快更好?这是很多人希望破解的秘密,《人是如何学习的》一书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学习的原理,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实现真正激发学生潜能与创造力,助力学生掌握“学习迁移”能力,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作为家长,我们也希望孩子学习更加轻松高效,减轻学业压力,不再是“被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人是如何学习的》

10 推荐书目:《运动改造大脑》

荐读人:熹涌陈佐乾纪念学校校长 卢少珊

荐书语:这本书用科学告诉你:运动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大脑的“秘密武器”!

这是给孩子的魔法书:书中揭秘,运动能像施肥一样滋养大脑(BDNF),让思维更灵活,学习更轻松!比如,美国学生晨跑后,成绩平均提升17%——这可不是魔法,而是运动的真实力量!

这是老师的课堂灵感:书中案例证明,课间5分钟“活力操”能减少小动作,提升听课效率。与其逼着孩子静坐,不如用运动点燃大脑!

这是家长的教育新视角:孩子坐不住?情绪差?运动比唠叨更管用!书中用实验证明,运动后多巴胺的分泌能让孩子更快乐、更自信,甚至改善亲子关系。

每天10分钟,改变看得见:无需专业训练!跳绳、拍球、家庭追逐赛……书中用趣味方式教你“边玩边改造大脑”。

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运动不是负担,而是通往聪明与快乐的捷径。让孩子动起来,让教育活起来!

《运动改造大脑》

11 推荐书目:《中国人的家风》 (余世存 著)

荐读人:霞石善祥学校副校长李淑铭

荐书语: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灵魂,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塑造人格、培养品德的重要基石。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历代名人的家风故事,从诸葛亮的《诫子书》到曾国藩的家书,从传统家族的治家之道到现代家庭的教育智慧,生动展现了家风的力量。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先辈们的高尚品德,更启发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践行良好家风。良好的家风能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律、诚信、勤奋等优秀品质,为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它也能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这本书,传承优良家风,为家庭、为社会增添正能量!

《中国人的家风》

12 推荐书目:《万物简史(少儿彩绘版)》

荐读人:三洲学校校长何桂云

荐书语:该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精美的插画,将宇宙起源、生命进化、科学发展等复杂知识转化为小学生能理解的趣味故事。

书中从宇宙大爆炸讲起,带领孩子探索恐龙灭绝的奥秘、人体微观世界的神奇,还穿插了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趣味故事,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

例如,用“原子就像一个微型太阳系”这样生动的比喻,帮助孩子理解抽象概念;用漫画形式展现科学实验过程,让知识“活”起来。

这本书不仅能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用科学思维观察世界的习惯,是一本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科学启蒙佳作。

《万物简史(少儿彩绘版)》

13 推荐书目:《敦煌灵犬》

荐读人:鸡洲锡全小学校长 何启亮

荐书语:这是一本充满奇幻与文化魅力的好书,是北京大学教授顾春芳专为青少年创作的作品,以敦煌莫高窟的守护犬“乐乐”为原型,讲述了一只小狗成长为“莫高窟守护灵”的冒险故事。

书中既有奇幻的动物视角,又融入了敦煌壁画、历史传说等传统文化元素,既能激发想象力,又能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中华文明的瑰丽。

这本书语言生动,情节跌宕,通过“乐乐”的成长传递了勇气、责任与坚守的意义,尤其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它不仅是2025年热门的“传统文化童书”,还被央视等媒体多次推荐,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本书,既能享受阅读的快乐,也能像“乐乐”一样,在心中种下守护文化、勇于担当的种子。

《敦煌灵犬》

14 推荐书目:《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前景与启示》

荐读人:永丰小学校长   陈水绎

荐书语: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教育领域正面临深刻变革。《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前景与启示》一书极具前瞻性与学术价值。

本书主张,学习内容应着重强化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培养,强调教育改革不仅需要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更需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新构建。

书中对智能辅导系统、对话辅导系统等多种已在教育实践中应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分析,辅以丰富详实的案例,深入地阐述人工智能在未来教育中的应用前景与发展路径。

本书为教育实践与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人工智能虽然发展迅猛,但始终是代表先进技术的一种工具。

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坚持立德树人创新,用教育智慧主动拥抱变革,敢于突破旧有模式,定可以让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优质发展。

《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前景与启示》

撰文/整理:南方+记者 欧阳少伟

受访者供图

伦教2群

编辑 陈禧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