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时装周,看见潮水的方向
当侗族蓝靛染的流光在T台上与AI算法生成的未来主义线条交织,当香云纱的哑光肌理与机车装甲的赛博朋克美学碰撞,2025广东时装周-春季(第35届)以一场“共生实验”的叙事,将非遗活化、湾区协同与科技破界推向高潮。
广东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认为,这场为期九天的盛会,不仅是中国时尚产业新质生产力的集中展演,更是全球观察湾区如何以“设计—智造—出海”的全链路生态重构时尚话语权的关键窗口,在这里,可以看见时尚产业潮水的方向。
非遗活化:从博物馆到街头巷尾的时尚迁徙
时装秀场
如果以为时装周只是走秀,那就太简单了。去年秀场外展示的是汽车,这一届则是“城野牧歌”:展区内集中展示番禺“时尚六品”和番禺快时尚外贸基地品牌的优质产品,为观众打造一个融合了当前流行趋势、空间设计与场景体验的时尚空间。发布厅前的露天广场,各种大地色系、清新自然的服饰与家居琳琅满目,消费者沉浸其中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疗愈,意识到田园牧歌可以很“city”,城市漫游也可以很有“松弛感”。
4月19日,在广东时装周主会场广州番禺万博时尚广场,本土品牌SANI的“流光半夏”大秀拉开帷幕。T台上,侗族蓝靛染工艺化作海浪波纹,在模特的步履间流淌;厦门鼓浪屿的非遗粘花元素被解构为现代印花,与冰氧酷功能面料拼接,打造出“职场—度假”无缝切换的通勤美学。设计师江小云站在后台凝视作品:“非遗不是标本,而是能穿进地铁的活态文化。”
在“非遗新造”展区,一场更隐秘的革新正在发生:广东香云纱品牌将激光镂空技术植入传统薯莨染工艺,澳门设计师欧阳煦的暗黑系列《血月》中,杜邦纸与香云纱的复合面料在哥特式剪裁下,竟与澳门大三巴遗址的沧桑纹理遥相呼应。“非遗需要一场哥特式的叛逆。”欧阳煦的宣言,引得观众席中非遗传承人频频颔首。
纺织非遗工艺与绿色设计推广展
让许多人印象深刻的还有“绿绎华韵”纺织非遗工艺与绿色设计推广展,它以沉浸式场景展陈的方式呈现了契合绿色设计理念的数十项中国国家级、海外国家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含粤绣(潮绣、珠绣)、苏绣、湘绣、缂丝、香云纱、宋锦、云锦、南通沈绣(仿真绣)、艾德莱斯绸、“五星出东方”丝绸文创产品、贵州老苗绣、西阵织(海外)等。主办方还邀请多位生活方式博主、手工达人、时尚KOL等前往展区打卡拍摄、参与互动体验,通过短视频、直播、社交媒体内容传播等方式,扩大展览在年轻受众群体中的影响力,让非遗真正“活”在生活中、“火”在网络上。
湾区共振:三地设计力的“破壁”实验
粤港澳大湾区时尚汇演现场,香港设计师曾志丰的《荒坂集团》系列掀起高潮:模块化设计的防风夹克嵌入隐藏式背带系统,防泼水面料上印刻着《赛博朋克2077》的霓虹代码,后末日美学与深圳华强北的电子元件供应链形成奇妙互文。台下,印尼百货采购商低声询问助手:“这些面料能否量产?”
而在时尚展区,香港理工大学的智能温控织物与澳门生产力中心的前卫设计作品并列展示。一名广州面料商驻足良久:“以前觉得港澳设计‘不接地气’,现在他们的技术能直接对接广州的智造流水线。”
这种“实验室—工厂—秀场”的闭环,正通过时装周搭建的“设计师嘉年华”平台加速转化——开幕仅四天,已有12组湾区设计师与供应链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时装秀场
科技狂想:当AI成为首席设计师
POP趋势的展位上,展出最新研发的AI助手正在大屏上实时跳动:全球社交媒体热词、米兰秀场图像、企业市场交易数据在此汇聚,算法瞬间生成2026春夏十大流行色。现场工作人员点击“一键生成”,30秒后,一套融合机车元素与侗族纹样的虚拟成衣跃然屏上。“这比传统企划会议快了三周。”他感叹。
更疯狂的实验发生在“花生情报局”未来秀场:KAWASAKI的机车装甲服内置温控芯片,模特定格时,袖口自动喷射干冰雾气;LEVVV的网羽装备采用4D打印蜂窝结构,轻量化程度突破运动服饰极限。当二次元IP《鸣潮》的虚拟角色通过全息投影与真人模特共舞时,前排Z世代观众举起手机的手微微颤抖——这场面像极了他们游戏中的“跨次元战场”。
而在供应链论坛,北江纺织的“冷转移无水印染”技术引发热议:这项使牛仔布生产节水76%的工艺,已吸引H&M等国际品牌询价。金鼎制造展出的低碳智造流水线模型前,欧洲采购商反复确认碳足迹数据:“你们碳排放比西班牙工厂还少12%?”
年轻力革命:CBD变身为时尚游乐场
四海城商圈此刻化身巨型“时尚试验田”:AJPG的街头秀模特踩着滑板穿梭人群,KPOP随机舞蹈区,穿着香云纱改良汉服的少女与赛博机甲风少年即兴斗舞;《鸣潮》快闪店内,消费者扫描服装二维码即可解锁虚拟皮肤。“这里不像时装周,倒像跨次元嘉年华。”00后博主潮玩阿珍的直播镜头里,卡皮巴拉萌宠玩偶正被抢购一空。
线上战场同样硝烟弥漫:组委会联合淘宝等电商平台开设“云逛广东时装周”专区,在直播间里,某品牌的蓝靛染衬衫3分钟售罄5000件,主播举着面料检测报告高喊:“这不是古董,是能机洗的非遗!”后台数据显示,超60%订单来自25岁以下群体。
当闭幕秀的灯光渐暗,番禺这座“千亿时尚引擎”的轮廓却愈发清晰:非遗传承人、湾区极客、AI算法和Z世代消费者,正以时装周为熔炉,共冶出一套中国时尚产业的新操作系统。正如刘岳屏所言:“这里发生的不仅是美学实验,更是一场产业文明的范式革命。”
图文 南方+记者 项仙君
剪辑 王越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