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浸潭:水稻插秧进行时,农技专家来指导

南方+

当前正值春耕的关键时期,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推动农业科技下沉到一线,近日,清新区浸潭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发挥其资源整合的优势,联合了清新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清新区科协、浸潭镇农业农村办公室,组织农技专家团队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优质稻插秧栽培技术管理培训,采取“现场示范+互动答疑”的培训方式,切实打通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为全年粮食的丰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浸潭镇新围村培训现场,清远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罗荣光围绕“育秧及插秧”这两个关键环节展开讲解,细致阐述了不同季节适宜的育秧方式,从营养土的配比、种子处理,到秧田的水分、温度、光照控制。罗荣光下到田间手把手示范标准化插秧动作,讲解行距、株距的精准把握,以及如何确保插秧深度适中、不伤秧苗根系。在插秧环节,罗荣光讲解了人工抛秧与机器插秧的适用场景和操作要点,示范了正确的抛秧姿势,手把手指导种植户练习,强调了抛秧时要轻拿轻放,确保秧苗均匀撒开,避免伤根伤苗,同时保持适宜的株距和行距,确保通风透光良好,为秧苗生长提供充足空间。

“机器插秧要重点了解插秧机的操作流程。从机器调试、秧苗摆放,到操作手柄控制行进速度和插秧深度,都有讲究。机器插秧不仅效率高,还能保证插秧均匀度,特别适合大规模种植。但是注意机器的日常维护,确保播种质量。”罗荣光说。

专家讲解插秧机的操作流程。贺欢 摄

专家讲解插秧机的操作流程。贺欢 摄

此外,人才驿站联合农办工作人员积极行动,为参加活动的人员派发了简易手册,手册内容涵盖了培训的核心知识点以及日常农业生产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方便农户们在后续的劳作中随时查阅。种植大户们还填写了《春耕技术需求表》,人才驿站汇总这些需求后,将会针对性地安排后续的服务,确保技术需求得到满足。

“过去种田靠经验,现在种田靠技术!”新围村的种植大户梁兆强表示,此次培训紧密贴合农业生产实际,对当前春耕备耕很有帮助,学到了实用技术,对今年粮食丰收充满信心,“我家有100亩水地,往年都会使用人工抛秧和机器插秧两种方式同步进行,听完专家的讲解,学习了人工抛秧的间距、机器插秧的深度设置,今年丰收肯定没问题。”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破解农业技术人才短缺难题,浸潭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将春耕培训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培训让我真正读懂了土地的需求。”参与活动的计算机技术专业学生李嘉润表示,虽然自己不是农学相关专业,但是对春耕培训很感兴趣。为提升大学生服务春耕的专业能力,本次培训聚焦智慧农业技术,提供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等操作技能培训,让雁归大学生深入田间地头、看到回村发展的奔头。目前,已有20余名学生与乡镇签订暑期实践协议,5人明确毕业后返乡创业意向。

本次培训覆盖了40人次以上的种植户,通过培育本土的“田秀才”和“土专家”,形成了“专家带骨干、骨干带农户”的传帮带体系。从课堂到田埂,从理论到实践,农业培训不仅为农业生产注入科技活力,更架起了雁归智力资源与乡村发展需求的桥梁,据统计,2023年以来,浸潭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联合业务部门开展农业类培训15场,累计参加人数1000余人,其中返乡青年、雁归大学生占比20%。

浸潭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拓宽培训领域,涵盖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多方面内容,定期开展技术咨询、田间诊断等活动,推动农业科技与生产实践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动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撰文:贺欢 通讯员 杨明欣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裴玉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