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森智能:走向前沿技术“无人区”|法治护企行·侨见税动力①

南方+

开栏语

维护好法治公平的税收营商环境,对于增强经营主体信心、促进各行业健康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也更需要各方积极参与。以开展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南方+江门频道开设《法治护企行·侨见税动力》专栏,深入企业一线挖掘鲜活案例,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助力侨乡经济高质量发展。


“前方检测到障碍物。”走进江门德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森智能”)的产品展厅,一台AGV(全自动机器人)缓缓驶来,遇到障碍物会自动绕行。机器人与正在作业的涂覆机进行精准对接后,轻巧地将钢网取出,随即进入下一个工作流程,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无需人工干预。

德森智能研发的全自动机器人。董有逸 摄

德森智能研发的全自动机器人。董有逸 摄

近年来,国家将智能机器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内工业智能装备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德森智能依托消费电子视觉定位、智能横梁移动等先进技术,正加快研发具备环境感知能力的机器人。

走向前沿技术的“无人区”,离不开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一直以来,德森智能秉承“诚信守信、合规经营”企业价值观,建立了一套涵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等各环节的企业内控制度。“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并积极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联络,实现技术创新和内控机制‘双提升’。”该公司财务经理汪涛表示。

贴心服务助力项目加速投产

“我们是进驻江门应急产业园区的首批企业,第一次过来考察项目土地的时候,视野范围内是一望无际的荒地。但短短3年后,如今这块土地已厂房林立。”汪涛回忆。

德森智能公司位于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董有逸 摄

德森智能公司位于江门市安全应急产业园。董有逸 摄

去年6月,德森智能将深圳生产基地整体迁至江门,主要生产SMT全自动视觉锡膏印刷机、全自动高速点胶机、全自动选择性涂覆机、全自动FPC辅料贴装机等智能设备。该项目占地35亩,计划总投资超4亿元,达产后年产值不低于5亿元,产能规模超4000台/年。目前,项目一期已完工并于2024年6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

“在项目落地的过程中,江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都给予我们很大帮助。”汪涛说,特别是税务部门多次深入企业调研走访,了解该公司的生产经营、研发创新情况,为企业工作人员讲解税收政策、合规管理制度及涉税风险要点等内容,并针对产业链发展、税收营商环境问计问需,为企业健康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一个细节至今让汪涛记忆尤深:德森智能的江门厂房于2024年6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当时尚未办理完工备案。“由于我们不是很清楚相应的税收规定,江海区税务局干部主动问询了解到情况后,专门派人来企业辅导,为我们讲解相关税费政策。”最终,德森智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相关税款申报,有效避免了加收滞纳金和纳税信用扣分的风险。

在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下,德森智能江门制造基地迅速驶上发展“快车道”,形成了以“深圳总部+江门基地”的发展新模式。未来,德森智能深圳总部将继续发挥靠近前沿市场、招揽高端人才的优势,江门制造基地则以土地、房价、用人、税收等成本优势承接大规模化生产。

“如今,我们接到的产品订单已排到今年年中。”汪涛说,德森智能正依托强大的创新能力逐渐走向前沿技术的“无人区”,并计划在今年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力争3年内实现上市目标。

跨界切入智能机器人细分领域

今年春晚,机器人跳舞成为新闻热点。第二天,德森智能的管理层召集全体员工开会,谋划加快发展智能机器人业务。

转型的紧迫感来自市场变化。去年,德森公司的智能装备订单量突破3900台,但有汽车电子厂商提出需求,希望德森智能生产的机器人能够实现更复杂的操作。这促使德森将原本用于PCB板检测的智能横梁移动技术,延伸至自动化设备的新功能开发中。

“就像定制西装,客户需要什么功能,我们就叠加什么模块。”瞄准广阔的智能机器人市场,德森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依托现有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资源,企业计划先用模块化设计打开市场。“过去,我们帮华为、苹果等消费电子巨头生产线路板。未来,也许我们可以实现更高等级的精度,帮客户造‘机械手’。”

强大的精密控制能力,未来将成为德森智能跨界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关键筹码。“我们的点胶机,每分钟能完成数万次高精度操作。”该负责人介绍,目前企业研发团队正探索将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视觉定位技术,升级为智能机器人感知环境的核心算法。

德森智能生产车间。董有逸 摄

德森智能生产车间。董有逸 摄

在德森智能的产品展厅里,一台全自动机器人正与锡膏印刷机无缝协作。一旦人们靠近,机器人就会自动停下来。“它可通过传感器识别到障碍物,误差控制在0.02毫米以内。”德森智能相关负责人解释。

不过,跨界除了需要决心,也的确需要攻克不少难题。为了解决产业链短板,德森正与五邑大学联合攻关关键部件工艺,同时积极推动更多高精度机加工企业落户江门。

“深圳团队主攻市场,江门基地专注制造。”在上述负责人看来,企业在高速发展阶段,更需要注意合规经营,这样才能行稳致远。“去年项目投产时周边还是荒地,现在智能制造企业扎堆入驻。或许再过几年,这片火热的土地就能拼出机器人产业链。”

南方+记者 董有逸 通讯员 江瑞轩

编辑 钟惠琳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