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岸街道冷水坑村:绿美促振兴,旧貌换新颜

南方+

近年来,惠城区河南岸街道冷水坑村以绿美工作为切入点,统筹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基础设施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积极探索绿美生态与富民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

“废矿”变“金矿”,绿美赋能文旅产业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冷水坑村深度挖掘上坑小组矿坑的独特地貌,引入社会资本,打造慕青野文旅综合体,昔日的废弃矿坑迅速成为区域文旅新地标。在绿美工作的推动下,村里通过增绿提质,将废弃矿坑周边的荒地进行绿化美化,种植了大量本土植物,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山地景观和沉浸式露营体验。

同时,冷水坑村积极探索“绿美+文旅”的发展模式,精心策划“森系露营”“巾帼植绿”等活动,开发矿脉文创产品,延伸产业链条。通过绿美赋能,带动村民就地就业,走出了一条“废矿”变“金矿”的绿色发展道路。

完成“白改黑”,绿道建设补民生短板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冷水坑村以绿美工作为契机,实施“畅行乡村”计划,多方筹集资金120万元,依照“四好农村路”标准完成1.2公里村道“白改黑”工程,同步配套雨水井、生态排水渠等设施。沿楼下、禾联小组村道两旁种植绿植,打造生态廊道,提升乡村道路的绿化美化水平。

如今,通达的村道路网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更为乡村人居环境、文旅产业发展铺出一条康庄大道。

“一户一策”改造,“微景观”打造庭院经济

冷水坑村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活动,结合绿美工作要求,针对性制定“一户一策”改造方案,引导村民充分利用院落空间打造各具特色的。

冷水坑村还不断延伸拓展庭院功能,鼓励村民将美丽庭院与茶艺体验馆、乡村书吧、残友之家等经营空间相结合,以“美丽庭院+公益”的探索实践,创新“庭院经济”发展模式,为妇女、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创造就业机会。通过绿美赋能,美丽庭院不仅提升了冷水坑村的颜值,还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村党总支书记刘向航介绍,当前,冷水坑村正加快推进文旅产业融合和乡村风貌提升等项目建设,全力构建“全景式体验、全链条增值、全民共享”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采写:南方+记者 卢慧 通讯员 杨秉升

图片:河南岸街道提供

编辑 南小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