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作打开“视界”之门,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重拾光明

健康东莞
+订阅

7岁的桐桐(化名)自幼被确诊为先天性白内障,多年来,母亲带着她辗转多地求医,却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直至今年3月,母女俩来到东莞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与小儿眼病科就诊,经检查,医生发现桐桐的病情比预想的更为复杂。不仅双眼视力仅剩0.12,几近微弱光感,还伴有严重内斜视,双眼无法协同聚焦,这严重影响了桐桐的视力发育和日常生活。这一结果让家长心急如焚,但随后的多学科联合诊疗为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

东莞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科罗平主任介绍,先天性白内障是儿童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若不能在关键时刻及时干预,将可能导致永久性弱视甚至失明。桐桐的晶状体混浊严重阻碍了视力发育,同时内斜视也使得双眼无法正常协同工作,情况十分紧急。

为了给桐桐提供最有效的治疗,罗平与刘斐等专家迅速展开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必须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为桐桐后续的视觉功能恢复争取宝贵时间。刘斐院长强调:“儿童白内障手术对精度和术后管理要求极高,不仅要考虑手术本身的精细操作,还要同步兼顾眼球的发育特点以及未来可能需要的屈光矫正。”

4月初,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医院为桐桐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成功植入人工晶体。手术过程中,专家们精心操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眼部损伤,同时根据桐桐的斜视情况对手术方案进行了精准调整。

术后一周复查结果显示,桐桐的裸眼视力提升至 0.4,眼球内斜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标志着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为桐桐的视觉康复迈出了关键一步。

然而,手术成功只是视觉康复的开始。由于桐桐长期受白内障影响,导致弱视问题较为严重,接下来还需要通过系统化的视功能训练来进一步强化双眼协调能力。东莞爱尔眼科医院视知觉康复训练专科范晓琳为桐桐定制了一套个性化的视觉康复训练方案,包括遮盖疗法、精细目力训练以及立体视重建训练等。范晓琳指出,目前,桐桐需接受医院训练联合家庭线上训练,预计通过半年内视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桐桐的母亲感慨道:“孩子现在终于能看清绘本上的字了,也有了笑容,我们看到他逐渐恢复的视力,心里特别欣慰,特别感谢东莞爱尔眼科医院的专家们。”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最佳手术期为出生后2-6个月,若延误治疗,即便手术成功,视力也难以完全恢复。”罗平提醒家长,若发现孩子有瞳孔发白、追视能力弱或异常斜视等症状,务必尽早就医,以便孩子能在黄金治疗期内得到有效治疗。

南方+记者 欧雅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黎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