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枝头到舌尖,英德红茶何以再成“顶流”?

南方+

每年清明前后,“世界红茶之乡”清远英德茶香四溢。在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茶趣园,茶农们身背竹篓穿梭于茶山间,在半人高的茶树旁不停地采摘,让春天的第一抹新绿抢“鲜”上市。这1000多亩的茶园,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勤劳致富的一座金山银山。

每年清明前后,“世界红茶之乡”清远英德茶香四溢。

每年清明前后,“世界红茶之乡”清远英德茶香四溢。

英德红茶是英德的支柱农业产业之一。这名“东方金美人”曾是国内创外汇的名片,近年也迎来了发展机遇:2023年“见证”中法两国元首茶叙、2025年与新式茶饮联动爆火网络……

今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年,当前,英德红茶正全力写好“三茶统筹”大文章,正加快探寻转型升级路径,打造“百亿”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小茶叶”背后的“大产业”,正绘就出广东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小茶叶”背后的“大产业”,正绘就出广东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小茶叶”背后的“大产业”,正绘就出广东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闯出国门

绿色生态赋能,开拓市场打响品牌

日前,英德在红旗茶厂举行2025年第七届英德红茶头采季活动,英德茶企、茶客和采购商齐聚一堂,共品春季好茶。春茶开采,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到“世界红茶之乡”。

英德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可追溯到距今1600多年前。1959年,英德率先引入云大种茶籽试种,第一批“英德红茶”问世,并随后出口到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2023年中法元首松园茶叙时,英德红茶更是作为国茶代表,在岭南春风中见证外交佳话。

从外交茶席到全球茶桌,英德红茶为何能深受茶客青睐?

好山好水出好茶。坐落于北江畔的英德,属喀斯特丘陵山区,土壤条件优越,极适宜茶树生长。英德红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浓、醇、甜、香”是其最大特点。

立足优质的茶叶品种,英德将生态保护与茶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控病虫害技术,建立茶叶产品种植、生产、收购、贮存、包装、流通和销售全链条的可追溯制度和电子信息平台。目前,全市有46家茶园获得广东省生态茶园认定。

针对红茶全产业链薄弱环节,英德建成国内首个实现数字精准控制和标准化、自动化生产的加工技术工程中心,打造“一亩茶园”数字化标准示范基地。目前,全市已打造科技创新平台11个,研发相关专利30余项。

走进英九庄园中央智能茶厂,机器运作声隆隆作响,新鲜采摘的茶青在传送带上滚动,自动进入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制茶工序。“这条生产线可以节省80%的劳动力,产能比传统生产提高3-4倍。”英九庄园副总经理吴镜文介绍,中央智能茶厂参数设置均为英红九号“量身定做”,可以保证产出茶品质量稳定,解决了传统手工制茶工艺的“痛点”。

“英德坚持用工业思维、系统思维发展英德红茶产业,在生产端、品牌端、消费端协同发力。”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英德以英德红茶12221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组织茶企“走南闯北”,推进英德红茶“下地铁、进高铁、上央视、游珠江”,巡游茶博会,“飞跃”广州小蛮腰,走进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幕,亮相法国巴黎奥运会。目前,英德红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47.73亿元,位居广东省茶产业第一位,全国红茶类第二位。

“英德红茶品牌打造成效显著,公司600公斤茶叶实现首次出口到加拿大。”英德市老一队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去年,英德组织茶企参加茶博会和广交会,公司抓住机会,与海外客户沟通洽谈,成功促成与加拿大的合作订单,让英德红茶踏上海外之旅,香飘世界。

兴业富民

群众稳定就业,带动从业人员超15万

英德因茶而荣,因茶而名,更因茶而富。

“一片叶子撬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在英德,流传着这样一句英德红茶的美誉。

4月22日一早,英红镇茶农钟天秋骑上摩托车,从家里沿着水泥路,开向英九庄园茶叶种植基地。10分钟后,他戴上斗笠、背起竹篓,开始一天的采茶工作,只见他手指飞快地在茶树上舞动,不一会就采摘好一斤春茶。

“我在这里工作了七年。”钟天秋边摘边说道,此前他在广州打工,因要照顾患病的老人和读书的孩子,他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当时压力很大,老人的药费、两个孩子的学费,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好在茶园的工作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

如今,钟天秋的孩子已经毕业出来工作,这两年,钟天秋将家中老旧的电视、空调、洗衣机等家电换了一遍,改善生活。“现在家里也有些小积蓄,该享受一下。”

在春茶采摘高峰期,有200多名像钟天秋一样的茶农,在英九庄园实现就业增收,他的经历,也是英德红茶产业联农带农、兴业富民的缩影。

近年来,英德紧抓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发展机遇,一方面构建“企业+村委+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订单托底+分红激励”等联农带农机制,推动企业与当地村委、农户开展股份合作,使农户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务工收入和企业爱心基金等收入。另一方面通过联结区域加工技术服务中心和多个加工基地,为合作社、农户提供统一规范的加工服务,带动合作茶农平均年收入增长到3万元以上。

截至2024年底,英德茶园种植面积超18万亩,拥有茶企880余家,带动从业人员15.5万人,综合产值突破90亿元。依托英德红茶,英德父老乡亲的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依托英德红茶,英德父老乡亲的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依托英德红茶,英德父老乡亲的生活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在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同时,英德红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这片蓝海,为英德红茶创“百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在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同时,英德红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这片蓝海,为英德红茶创“百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在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同时,英德红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这片蓝海,为英德红茶创“百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英德市耕耘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原鹏是一名“90后”,2016年,他辞去社区干部的身份“下海”创业,在英德红茶制茶工艺上不断钻研开发,并通过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帮助英德培育茶产业技术工人超120人。

王原鹏在英德红茶制茶工艺上不断钻研开发,并通过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帮助英德培育茶产业技术工人超120人。

王原鹏在英德红茶制茶工艺上不断钻研开发,并通过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帮助英德培育茶产业技术工人超120人。

王原鹏说,选择茶领域方面的创业,除了因为家里种了几十亩茶园,更多的是因为英德茶文化浓郁,家乡发展茶产业的力度,让他下定了决心。

王原鹏从零开始,阅读书籍、拜师学艺,以茶叶生产技术作为切入点,在茶树种植管理、加工生产、品质品控上全面深耕,提出并组织实施了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2017年,王原鹏在广东省职工职业技能(茶叶加工)大赛获得了冠军,并荣获广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和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我会进一步继承和发扬英德红茶传统制作技艺,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发适销对路的英德茶叶及新型茶饮,做年轻人喜爱的英德红茶。”王原鹏说道。

网络顶流

拥抱新兴市场,产业链全面升级

日前,国内知名茶饮喜茶推出以英德红茶为茶底的产品“英红·芝士糯糯”,首日销量突破80万杯。这款曾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外交红茶”,被更多年轻人所了解和喜爱,再次“出圈”。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3547.2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3749.3亿元。新式茶饮市场,正逐渐成为英德红茶产业发展的新赛道,推动当地茶产业链全面升级。

新式茶饮市场,正逐渐成为英德红茶产业发展的新赛道,推动当地茶产业链全面升级。

新式茶饮市场,正逐渐成为英德红茶产业发展的新赛道,推动当地茶产业链全面升级。

“我们与国内一些新式茶饮头部企业洽谈过,他们对红碎茶的需求量巨大,为此,公司加大投入打造红碎茶生产线,目前设备已调试完毕。”英德市上茗轩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曹宇坦言,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如果单靠传统的名优茶,英德红茶很难走远,守正创新,开拓年轻消费市场迫在眉睫。

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消费场景,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企业发展是永恒不变的话题。

事实上,近年英德各大茶企不断尝试各种红茶产品的研发探索,通过品种革新、创新产品、茶旅融合等“跨界玩法”,衍生出红茶奶茶、雪糕、咖啡和红茶面膜、眼膜等多款新产品,加速推动英德红茶产业链延伸。

红旗茶厂将历史厂房改造成集生产、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体验项目,并打造网红奶茶店,2024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包括英九奶茶单品在内的新茶饮年销售额近280万元。

英九庄园在今年4月8日推出英德首家红茶咖啡馆,吸引大批年轻人体验“左手咖啡右手茶”的新生活方式,试营业半个月茶咖饮品销售超3000杯。“前段时间就在小红书看到,觉得环境挺不错。”来自英德市区的周女士与朋友到红茶咖啡馆拍照打卡,她说,没想到英德的乡村也有这么“出片”的地方,茶饮也很符合她的口味。

“英德红茶邂逅咖啡,也能碰撞出绚丽的火花。”英九庄园文旅中心副总经理林晓丽表示,红茶咖啡馆打造的不仅是茶饮,更是以红茶、社交、茶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社交空间。

科技创新也让传统茶业迈向智能时代。积庆里红茶谷联合科技公司,推出智能茶咖机,可自动匹配不同茶包的最佳冲泡参数,让消费者居家也能泡出大师级好茶。

“对于英德红茶而言,不同的水温、投茶量和出汤时间,会影响其口感,许多消费者难以掌握标准。”积庆里红茶谷负责人王小斌说,曾经有客人反映,在茶园里喝的英德红茶口感很好,但在家里冲泡却难以复刻,“智能茶咖机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从出口创汇到外交名片,从传统名优茶到新茶饮顶流,英德红茶,正以更轻盈的姿态,描绘出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鲜活范本,为乡村振兴与消费升级注入澎湃动力。

延伸

红旗茶厂:三产融合,工业遗产也很“潮”

日前,国家工业遗产红旗茶厂活化利用与“百千万工程”规划项目在红旗茶厂启动。项目以红旗茶厂为核心引擎,引入茶产业升级、生态农业、乡村文旅等业态,辐射带动周边百个特色产业节点,形成茶文旅、生态农业、康养休闲等产业集群,推动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红旗茶厂始建于1958年,是英德建制保存最完整的旧五大国营茶厂之一。一幢幢斑驳沧桑的红砖厂房、充满年代感的制茶设备……数十年的风雨洗礼,红旗茶厂仍留下了基本完整的十八栋旧厂房和一批当年的制茶设备,甚至连每个厂房的铭牌,都保留着上世纪的木牌和字体风格。

“我们遵循‘修旧如旧’和‘最小干预’原则,实施整体维护、景观优化、场景升级等保护性举措,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红旗茶厂运营公司英德科创小镇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彭友岚介绍,红旗茶厂最具历史价值的,是全国第一条萎凋、揉捻、发酵、烘焙的生产流水线。为此,茶厂将7条传统生产线和巨大厂房改造成了“红旗大讲堂”、红茶生产工艺学习区、红旗茶书院等大型功能区,“国潮”元素满满。

亲手采茶、炒茶DIY、制作茶皂……沉浸式体验是激活老茶厂、带来新流量的又一大“法宝”。为了丰富游客体验,红旗茶厂还规划了20亩体验茶园,并在车间设置炒茶工坊,让游客完整体验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

亲手采茶、炒茶DIY、制作茶皂……沉浸式体验是激活老茶厂、带来新流量的又一大“法宝”。

亲手采茶、炒茶DIY、制作茶皂……沉浸式体验是激活老茶厂、带来新流量的又一大“法宝”。

此外,红旗茶厂积极拥抱年轻化市场,大胆探索转型发展之路,组建创新团队,研发出英德红茶奶茶、柠檬茶、冰淇淋等衍生品,每逢周末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打卡。

彭友岚表示,近年来,红旗茶厂持续推动工业文旅与英德红茶产业深度融合,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先后被列入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024年底,“英德红旗茶厂保护利用”入选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案例。

撰文:陈咏怀 孙运冰

摄影:南方+记者 曾亮超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梁杰
校对 何翠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